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43:44

2023泰州市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p>【编者按】优学化学网为广大考友整理了泰州市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p><p>2023泰州市化学中考试卷(1)</p><p>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p><p>2.答题卡正面为化学学科的答题范围,反面为物理学科的答题范围。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p><p>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p><p>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p><p>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p><p>1.下列变化过程中,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p><p>A.食物腐败 B.粉尘爆炸 C.干冰升华 D.镁带燃烧</p><p>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p><p>A.棉花 B.塑料 C.陶瓷 D.蚕丝</p><p>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p><p>A.SO2 B.KMnO4 C.C6H12O6 D.O2</p><p>4.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p><p>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p><p>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是</p><p>A.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 B.研发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处理技术</p><p>C.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D.电厂、水泥厂远离城市排放含PM2.5的烟尘</p><p>6.下列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p><p>A.烧碱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 B.液态氧用作火箭燃料</p><p>C.不锈钢用作制餐具 D.氦气用作填充探空气球</p><p>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p><p>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p><p>A.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B.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p><p>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p><p>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p><p>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p><p>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D.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烛芯处产生大量黑烟</p><p>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p><p>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p><p>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p><p>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p><p>11.下列各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p><p>A.钙、铁、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p><p>B.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p><p>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用pH试纸测定可乐的酸碱度</p><p>D.氢能源的大量应用需解决能耗、储运等问题;KNO3、CO(NH2)2都是常用的复合肥料</p><p>12.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为</p><p>5CaMg(CO3)2+8SiO2+X Ca2Mg5(Si4O11)2(OH)2+7CO2+3CaCO3,则X的化学式为</p><p>A.CaO B.Ca(OH)2 C.H2O D.O2</p><p>13.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效果。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p><p>A.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p><p>C.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D.茶氨酸中含有1个氮分子</p><p>14.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p><p>序号样品成分所选试剂操作方法</p><p>AKCl(MnO2)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p><p>BNa2CO3(NH4HCO3)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p><p>CNaCl(KNO3)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p><p>DNaCl(MgCl2)过量NaOH溶液过滤、蒸发结晶</p><p>15.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操作步</p><p>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p><p>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p><p>试剂1试剂2 温度/℃溶解后</p><p>温度/℃静置后</p><p>温度/℃试剂3 温度/℃混合后</p><p>温度/℃</p><p>0.5gNa2CO310mL H2O 20.023.320.010mL HCl(20%) 20.023.7</p><p>0.5gNaHCO310mL H2O 20.018.5 20.010mL HCl(20%) 20.020.8</p><p>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p><p>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p><p>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p><p>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p><p>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p><p>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p><p>16.(8分)金属钠可在氯气(Cl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烟(氯化钠)生成。</p><p>⑴用化学符号或名称表示:①氯化钠中的阴离子 ▲ ;②2Cl2 ▲ 。</p><p>⑵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 ▲ 价变为 ▲ 价。</p><p>⑶上述反应说明燃烧 ▲ (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少量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子盖灭,其主要原理是 ▲ 。</p><p>⑷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反应。</p><p>17.(8分) 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p><p>⑴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b ▲e ▲ 。</p><p>⑵上图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 ▲ (填序号)。</p><p>⑶选择上图中的 ▲ (填序号)可组合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在不添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检查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 ▲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上图中的 ▲ (填序号)装置;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需将气体通过盛有 ▲ 的i装置。</p><p>⑷在实验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时,除上图有关仪器外,必须添加的仪器不包括下列中的 ▲ (填序号)。 A.玻璃棒 B. 蒸发皿 C.水槽 D.分液漏斗</p><p>18. (8分)下图是用绿色粉末A制取红色金属H的两种流程,其中白色固体F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固体乙是目前用途最广、产量最高的金属。</p><p>请回答下列问题:</p><p>⑴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乙 ▲ 。</p><p>⑵写出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 ▲ , F的其他用途有 ▲ 。</p><p>⑶转化②的过程中生成红色固体H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在转化②中同时产生气体,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 。</p><p>⑷转化③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p><p>⑸如果在实验室中由物质A制取H,上述两种流程中,操作比较简便的是流程 ▲ 。</p><p>2023泰州市化学中考试卷(2)</p><p>19.(9分)硫酸是常见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于浓度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腐蚀性等。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请结合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⑴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过后观察,字迹显黑色,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p><p>有 ▲ 性,使纸中的纤维素炭化的缘故;在洗气瓶中盛放浓硫酸,除去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是利用其 ▲ 性。</p><p>⑵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兴趣小组把98%的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用10mL98%的硫酸与10mL水配成)约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右图:</p><p>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 缓缓地注入盛有</p><p>▲ 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p><p>②由右图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哪些?</p><p>(写两点) ▲ 、 ▲ 。</p><p>⑶探究浓硫酸能否使铁钝化(钝化指在表面形成</p><p>氧化膜保护层,使内层金属不再发生变化)。</p><p>可选用的实验药品有:相同铁片若干、浓硫酸、</p><p>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实验仪器任选。</p><p>①兴趣小组已经完成下表实验Ⅰ和Ⅱ,请你帮他们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p><p>方案实验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p><p>Ⅰ 能发生钝化取一铁片先插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假设成立。</p><p>Ⅱ能发生钝化取两片相同的铁片,一片放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与另一片同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假设成立。</p><p>你认为方案Ⅱ与方案Ⅰ相比,方案Ⅱ的优点是 ▲ 。</p><p>②请你选用提供的药品再设计一个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 。</p><p>③某同学将一铁片插入盛有98%的浓硫酸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再给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色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此现象说明: ▲ 。</p><p>20.(7分)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它既有碳酸盐的性质,又有双氧水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印染和医药等领域。过碳酸钠的制备流程如下:</p><p>请回答下列问题:</p><p>⑴H2O2在催化或受热条件下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在上述流程中,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 ▲ 。</p><p>⑵在过碳酸钠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的是 ▲ (填序号)。</p><p>A.二氧化锰 B.稀盐酸 C.硫酸钠 D.石灰水</p><p>⑶过碳酸钠极易分解,得到碳酸钠、水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p><p>2(2Na2CO3?3H2O2) 4Na2CO3+6H2O+3O2</p><p>请通过计算说明:①若过碳酸钠分解产生氧气12g,则同时产生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p><p>②若将上述产生的碳酸钠全部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p><p>泰州市二〇一二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题</p><p>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p>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p><p>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p><p>题号20232023910</p><p>答案CBADDBDACD</p><p>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p><p>题号2023202315</p><p>答案A DCA BBC</p><p>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p><p>★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或缺少必要的反应条件均不给分★</p><p>16.(除注明分值的空格外,其余每空1分,共8分)</p><p>⑴① Cl?? 、② 两个氯分子 。</p><p>⑵ 2Na + Cl2 2 NaCl ,(1分) 0 、 +1 。(各0.5分)</p><p>⑶不一定; 隔绝氧气(或空气)</p><p>⑷2NaOH+ CuSO4 Cu(OH)2+ Na2SO4 ,复分解。</p><p>17. (除注明分值的空格外,其余每空1分,共8分)</p><p>⑴ 锥形瓶 、 量筒 。⑵ c 。</p><p>⑶ab或ac,</p><p>关上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p><p>g , 澄清的石灰水(或Ca(OH)2溶液)。</p><p>⑷ CD (答对一个0.5分,共1分,错答不给分)</p><p>18.(每空1分,共8分)</p><p>⑴ CuO 、 Fe</p><p>⑵ CaCO3 CaO+ CO2 ,干燥剂或消毒剂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p><p>⑶ Fe+CuCl2 Cu + FeCl2 ;Fe+2HCl H2+ FeCl2 。</p><p>⑷ CO+CuO Cu+ CO2 。 ⑸ 一 。</p><p>19. (除注明分值的空格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p><p>⑴ 脱水 ; 吸水</p><p>⑵① 浓硫酸 , 水(各0.5分,两空答案相同不能得分) ②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p><p>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开始</p><p>两者吸水速度差异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速度越来越接近,吸水能力越来越弱;硫</p><p>酸浓度越稀吸水性越弱,到一定浓度后就失去吸水性;硫酸吸水能力可能会受环境温度、</p><p>湿度、气压、酸的用量、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等。</p><p>(评分说明:说出其中1点得1分,如果说出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或吸水速度</p><p>快、吸水量大)就可以得2分,本小题共2分)</p><p>⑶①</p><p>实验现象与结论</p><p>浸过浓硫酸的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另一铁片表面产生红色固体。</p><p>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更科学 。</p><p>②取两片相同的铁片,一片放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取出,与另一片同时放入稀硫酸溶</p><p>液中。(其它合理答案均可)</p><p>③加热条件下,氧化膜被破坏(被浓硫酸溶解),铁继续与浓硫酸反应。(或热的浓硫酸</p><p>能与铁反应产生刺激性气体;或热的浓硫酸不能使铁钝化;或铁的钝化随条件的改变而</p><p>改变;或铁与浓硫酸的作用与温度有关)(其它合理答案均可)</p><p>20.(注明分值的空格外,其余每空1分,共7分)</p><p>⑴ 2H2O2 2H2O+ O2 ;防止双氧水分解 。⑵ C 。</p><p>⑶解:设生成Na2CO3的质量为x</p><p>2(2Na2CO3?3H2O2) 4Na2CO3+6H2O+3O2</p><p>424 96</p><p>x 12g</p><p>424:96 = x:12g (1分)</p><p>x =53g (1分)</p><p>500g-53g=447g (1分)</p><p>答:生成Na2CO3的质量为53g,配成10.6%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447g。</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泰州市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