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带答案)
<p>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的内容。</p><p>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p><p>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p><p>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p><p>A.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B.铁钉表面生成铁锈</p><p>C.活性炭吸附色素 D.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p><p>2.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p><p>A.米饭 B.菜油 C.黄瓜 D. 鸡蛋</p><p>3.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p><p>A.硫酸钾 B.硝酸铵 C.硝酸钾 D.尿素</p><p>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p><p>5.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p><p>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p><p>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p><p>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p><p>6.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氟化钠中氟元素的化合价是</p><p>A.+1 B.0 C.-1 D.-2</p><p>7.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p><p>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p><p>8.某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p><p>A.鸡蛋清7.6~8.0 B.柠檬2.2~2.4 C.西红柿4.0~4.4 D.牛奶6.3~6.6</p><p>9.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核电荷数为63的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该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p><p>B.该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p><p>C.该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0</p><p>D.该铕原子的质量为153g</p><p>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p><p>11.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成功修改了PX的网络词条,其关键词如下:PX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化学式为C8H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P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p><p>B.PX属于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p><p>C.PX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p><p>D.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属于PX的化学性质</p><p>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p><p>A.Fe2+、H+、SO42- B.NH4+、Cl-、OH-</p><p>C.Ba2+、SO42-、NO3- D.Na+、K+、NO3-</p><p>1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p><p>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p><p>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p><p>B氯化氢氢气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p><p>C氯化钾二氧化锰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p><p>D氯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p><p>14.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p><p>B.分别将t1℃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p><p>C.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p><p>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更小</p><p>15.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a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p><p>B.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p><p>C.c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p><p>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p><p>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p><p>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p><p>16.(9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p><p>(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甲 ▲ ,乙 ▲ 。</p><p>(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p><p>(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选用装置A与E制取氧气,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②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再对药品所在的部位加热;③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后,立即收集;④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p><p>以上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 (填序号)。</p><p>1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p><p>(1)利用 ▲ 小心地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铺放进试管。</p><p>(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p><p>(3)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p><p>▲ 。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p><p>(4)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p><p>(写出计算过程)▲</p><p>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p><p>18.(9分)空气、水、金属等是重要的资源。</p><p>(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原理是 ▲ 。</p><p>家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原理是 ▲ 。</p><p>(2)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p><p>①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 ;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 。</p><p>②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下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 均为铜片),只需完成实验 ▲ 和 ▲ 即可达到探究目的(填字母)。</p><p>(3)铝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二的金属。</p><p>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熔化的铝被一层膜兜着并不滴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p><p>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X 2NaAlO2+3H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下列有关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p><p>A.m1 B.m1</p><p>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p><p>19.(5分)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可以得到粗盐。</p><p>(1)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称量剩余粗盐、② ▲ 、③ ▲ 、④称量精盐、⑤计算产率。</p><p>(2)下图是某工厂利用粗盐水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p><p>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p><p>A.流程Ⅰ中加入溶液的顺序不能改变</p><p>B.流程Ⅰ将粗盐水中的SO42-、 Mg2+、Ca2+转化为沉淀</p><p>C.流程Ⅰ后过滤得到三种沉淀</p><p>D.流程Ⅲ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p><p>②流程II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 NH4HCO3 ,</p><p>NH4HCO3+NaCl NaHCO3+NH4Cl 。</p><p>20℃时,向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充分反应后,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g(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9.7g, NH4Cl的溶解度为37.2g)。</p><p>20.(6分)右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虚线圈中的两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D俗称火碱;A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F的水溶液呈蓝色;A与J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与E, E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p><p>(1)写出化学式:A ▲ ,H ▲ 。</p><p>(2)写出化学方程式:</p><p>J 转化为I的反应 ▲ ,</p><p>E与D的反应 ▲ 。</p><p>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p><p>21.(11分)实验室里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p><p>(1)确定固体的成分。</p><p>【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中只含碳酸钠;</p><p>猜想Ⅱ:固体中只含氢氧化钠;</p><p>猜想Ⅲ:固体中含有 ▲ 。</p><p>【进行实验】</p><p>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p><p>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p><p>▲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成立</p><p>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 ▲ 。 ▲</p><p>(2)测定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p><p>【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几乎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p><p>【进行实验】取2g固体,在25℃、101kPa下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p><p>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p><p>②装入药品,通过分液漏斗滴加足量稀硫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p><p>③充分反应后,恢复至25℃、101kPa,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20mL。</p><p>【实验分析】</p><p>①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原因是 ▲ 。</p><p>②充分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 (选填有或没有)。</p><p>③已知在25℃、101kPa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则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p><p>▲ (结果保留至0.1%)。</p><p>(3)除去固体中的碳酸钠。</p><p>【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如下图:</p><p>【实验分析】该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p><p>操作①、②、③均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 。</p><p>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p>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5</p><p>答案C DCABCBBAABDCDD</p><p>二、[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第16题(3)第二空2分,第17题(4)5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p><p>16.(9分)(1)试管 长颈漏斗</p><p>(2)CaCO3+2HCl 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p><p>(3)2KMnO4 K2MnO4+MnO2+O2 ①②</p><p>17.(10分)(1)药匙(或纸槽)</p><p>(2)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p><p>(3)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变浑浊 有红色固体生成</p><p>(4)解:设需要碳的质量至少为x。(0.5分)</p><p>2CuO + C CO2 + 2Cu (1分)</p><p>160 12 (1分)</p><p>80g x</p><p>(1分)</p><p>x=6g (1分)</p><p>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为6g。 (0.5分)</p><p>三、[第18题(2)②两空合计1分,(3)②第二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9分]</p><p>18.(9分)(1)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p><p>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p><p>(2)①H2O CO2 ②B D(或 D B)</p><p>(3)①表面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② H2O C</p><p>四、[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第19题(2)①2分,其余每空1分,共11分。]</p><p>19.(5分)(1)过滤 蒸发</p><p>(2)①BD ②7.1</p><p>20.(6分) (1)H2 SO4 H2O</p><p>(2)Mg + H2SO4 MgSO4 + H2(或Mg +2HCl MgCl2+ H2)</p><p>2NaOH + MgSO4 Mg (OH)2 + Na2SO4</p><p>五、[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第21题(2)③2分,其余每空1分,共11分。]</p><p>21.(11分)(1)【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和碳酸钠</p><p>【进行实验】①足量BaCl2溶液[或足量Ba(NO3)2溶液] ②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此两空合理均可)</p><p>(2)【实验分析】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②没有 ③47.7%</p><p>(3)【实验分析】Na2CO3 + Ba(OH) 2 BaCO3+ 2NaOH [或Na2CO3 + Ca(OH) 2 CaCO3+ 2NaOH] 玻璃棒</p><p>这篇<strong>中考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strong>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