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43:33

2023年中考化学必做模拟试题(附答案)

<p>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23年中考化学必做模拟试题,供大家参考。</p><p>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p><p>1.(2分)(2023营口一模)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p><p>A.司马光砸缸B.刻舟求剑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p><p>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p><p>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p><p>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p><p>解答:解:A、缸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p><p>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p><p>C、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p><p>D、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p><p>2.(2分)小彤同学报名参加了2023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活动中的迷你马拉松项目.该同学锻练过程中使用的下列物品中不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p><p>A.李宁橡胶底运动鞋B.纯棉T恤</p><p>C.塑料水瓶D.腈纶背包</p><p>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p><p>专题:化学与生活.</p><p>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p><p>解答:解:A、李宁橡胶底运动鞋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p><p>B、纯棉T恤是用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正确.</p><p>C、塑料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p><p>D、腈纶背包是用腈纶制成的,腈纶属于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p><p>3.(2分)(2023江宁区一模)北京奥运会结束时,圣火在鸟巢的主火炬塔缓缓熄灭.主火炬熄火过程采用遥控电动调节阀技术,等比例调节燃气流量,使火焰逐渐匀速降低直至全部熄灭.这一熄火过程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p><p>A.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B.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p><p>C.撤离可燃物D.降低燃烧物的温度</p><p>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p><p>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p><p>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即可.</p><p>解答:解:主火炬熄火过程采用遥控电动调节阀技术,等比例调节燃气流量,使燃气的流量逐渐减少直至燃气与氧气隔绝,是减少的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p><p>4.(2分)(2023顺德区模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p><p>A.为预防骨质疏松服用钙片B.用焚烧法处理塑料垃圾</p><p>C.用甲醛浸泡水产食品以防腐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p><p>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p><p>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p><p>分析:A、人体中缺乏钙元素时容易患骨质疏松症;</p><p>B、塑料燃烧时能产生大量有害物质;</p><p>C、甲醛对人体有害;</p><p>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p><p>解答:解:A、为预防骨质疏松可以服用钙片.正确;</p><p>B、用焚烧法处理塑料垃圾时能够污染环境.错误;</p><p>C、用甲醛浸泡水产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错误;</p><p>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时容易发生爆炸.错误.</p><p>5.(2分)下列关于2的含义解释中,正确的是()</p><p>A.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p><p>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p><p>C.Zn2+中的2+表示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子的锌原子</p><p>D.Al2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的化合价为2价</p><p>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p><p>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p><p>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p><p>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p><p>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故正确;</p><p>C、Zn2+中的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错误;</p><p>D、Al2 中的﹣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p><p>6.(2分)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铜2mg,锌1.5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p><p>A.分子B.原子C.元素D.离子</p><p>考点:元素的概念..</p><p>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p><p>分析: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元素.</p><p>解答:解: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p><p>7.(2分)近日,针对国内某知名饮用水品牌深陷质量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由其引发的瓶装水标准等问题受到持续关注.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才符合健康标准.若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p><p>A.加热B.加入适量纯碱C.加入适量氯化钡D.加入适量明矾</p><p>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p>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p><p>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的酸碱性和降低pH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p><p>解答:解: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就是增大水的pH,</p><p>A、加热不能降低水的酸性,错误;</p><p>B、可以采用加入适量纯碱的方法,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酸性减弱;</p><p>C、氯化钡是有毒的物质,错误;</p><p>8.(2分)(2023张掖)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p><p>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p><p>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钢铁锈蚀</p><p>C.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p><p>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p><p>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p><p>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p><p>分析: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可以闻到花香;</p><p>B、铁制品容易生锈,根据防止生锈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p><p>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p><p>D、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p><p>解答:解:A、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便闻到了气味,故A正确;</p><p>B、铁制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生锈,人们常用涂油漆的方法防锈,故B正确;</p><p>C、水通电分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p><p>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瓶中气体不一定是CO2,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误.</p><p>9.(2分)(2023锦州)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p><p>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p><p>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p><p>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p><p>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p><p>专题:压轴实验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p><p>分析:由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大于t2℃时,由三种物质的位置关系可以比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可以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降温后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p><p>解答:解: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p><p>B、温度大于t2℃时,由三种物质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p><p>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p><p>D、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但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可能没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p><p>10.(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p><p>A.</p><p>点燃酒精灯B.</p><p>检查气密性</p><p>C.</p><p>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D.</p><p>塞野橡皮塞</p><p>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p><p>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p><p>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p><p>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p><p>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p><p>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p><p>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p><p>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p><p>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操作正确.</p><p>D、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p><p>11.(2分)(2023石家庄)金属钛(Ti)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p><p>金属TiMgCu</p><p>金属表面现象放出气泡速度缓慢放出气泡速度快无变化</p><p>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p><p>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p><p>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p><p>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p><p>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p><p>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p><p>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p><p>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越剧烈;</p><p>B、根据Ti和Mg的活动性进行分析判断;</p><p>C、从工业生产的成本进行分析;</p><p>D、从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盐酸浓度的大小等因素分析与反应速率的关系.</p><p>解答:解:A、由现象可以看出反应最快的是镁,其次是钛,无明显现象时铜;根据反应快慢、能否与酸反应与活动性之间的对应可以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镁、钛、铜,所以,A错误;</p><p>B、Ti和Mg都与盐酸反应,在除去Mg的同时,Ti也除掉了,所以,B错误;</p><p>C、钛(Ti)是一种昂贵的金属,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制取铜,成本太高,在工业上是不可取的,所以,C错误;</p><p>D、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盐酸浓度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D正确.</p><p>12.(2分)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硫属于非金属元素</p><p>B.硫原子的中子数为32.07</p><p>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p><p>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电子</p><p>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p><p>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p><p>分析: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非金属元素:带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硫为非金属元素;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p><p>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正确;</p><p>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不是中子数,故错误;</p><p>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正确.</p><p>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正确.</p><p>13.(2分)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p><p>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p><p>AH2H2O通过盛稀硫酸的洗气瓶</p><p>BNaOH溶液Na2CO3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p><p>CCaO固体CaCO3加水溶解过滤</p><p>DCO2气体CO将气体点燃</p><p>A.AB.BC.CD.D</p><p>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p><p>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p><p>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p><p>解答:解:A、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p><p>B、Na2CO3能与适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p><p>C、CaO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p><p>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p><p>14.(2分)(2023顺德区模拟)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过量,以下图象中正确的是(图象中m表示质量,表示质量分数)()</p><p>A. B. C. D.</p><p>考点:碱的化学性质..</p><p>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p><p>分析:A、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过量,因为Ba(OH)2溶液显碱性,最终pH</p><p>B、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加入,H2SO4不断消耗,H2SO4质量不断减小;</p><p>C、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质量不断增加,CuSO4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p><p>D、向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H2SO4与Ba(OH)2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BaSO4沉淀;当H2SO4反应完,Ba(OH)2与</p><p>CuSO4反应生成BaSO4和Cu(OH)2两种沉淀;当CuSO4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Ba(OH)2,也不会产生沉淀了.</p><p>解答:解:A、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过量,因为Ba(OH)2溶液显碱性,最终pH7,图象与事实不符,故A错误;</p><p>B、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加入,H2SO4不断消耗,H2SO4质量不断减小,图象与事实不符,故B错误;</p><p>C、随着Ba(OH)2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质量不断增加,CuSO4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图象与事实不符,故C错误;</p><p>D、向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H2SO4与Ba(OH)2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BaSO4沉淀;当H2SO4反应完,Ba(OH)2与CuSO4反应生成BaSO4和Cu(OH)2两种沉淀;当CuSO4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Ba(OH)2,也不会产生沉淀了,图象与事实相符,故D错误.</p><p>这篇<strong>2023年中考化学必做模拟试题</strong>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中考化学必做模拟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