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p>摘要: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优学化学网分享了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供大家阅读参考!</p><p>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l-27 Mg-24 O-16 N-14 Fe-56</p><p>Zn-65 Cu-64 S-32 H-1 Cl-35.5</p><p>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各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p><p>1.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p><p>A.冰雪融化 B.鞭炮爆炸 C.食物变馊D.钢铁生锈</p><p>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p><p>A.过滤时,玻璃棒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的一边</p><p>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p><p>C.用托盘天平称量苛性钠时,将苛性钠放在托盘天平垫有纸的左盘进行称量</p><p>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缓慢地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p><p>3.我们的体内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多种化学变化。X是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发生的变化是X+6O2====6CO2+6H2O,由此推断X的化学名称是</p><p>A.油脂B.葡萄糖 C.蔗糖 D.淀粉</p><p>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p><p>的质量如下表所示:</p><p>X</p><p>Y</p><p>Z</p><p>Q</p><p>反应前的质量/ g</p><p>8</p><p>10</p><p>1</p><p>21</p><p>反应后的质量/ g</p><p>21</p><p>待测</p><p>9</p><p>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p><p>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 g</p><p>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p><p>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 g</p><p>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p><p>5.专家揭秘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有毒,但其燃烧后的主要产物均无毒性,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发射完15min后,中心环境监测组进行监测时,监测不到任何大气污染的物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p><p>A.可吸入颗粒物 B.CO的含量 C.SO2的含量 D.CO2的含量</p><p>6.在物质混合(或反应)等过程中,会存在1+1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不等于2的是</p><p>A. 1 g酒精和1 g水混合后溶液的质量</p><p>B. 1 g金属锌和1 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p><p>C.温度一定时1 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p><p>D. 1 g氢氧化钠溶液和1 g稀硫酸混合后溶液的质量</p><p>7.现有四组物质的溶液,仅用酚酞溶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p><p>A、NaOH、Ba(OH)2、HCl B、NaOH、HCl、NaCl</p><p>C、NaOH、HCl、HNO3D、 H2SO4、NaCl、Na2SO4</p><p>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p><p>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p><p>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p><p align="center"></p><p>9.右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p><p>B.X表示生的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p><p>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p><p>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氢气的质量</p><p align="center"></p><p>10.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p><p>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p><p>B.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p>C.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p><p>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p><p align="center"></p><p>100%</p><p>11.将锌粉和铜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经反应完毕后过滤。则下列对所得溶液中组成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p><p>A.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镁 B.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p><p>C.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铜</p><p>12.对于反应:X + 2 NaOH == 2 Y + 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p><p>A.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p><p>C.X可能是CuSO4 D.Y可能是Na2SO4</p><p>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16分)</p><p>13.(5分)新闻报道《小雨引燃一车电石》很好地说明水可引火。该报道称:5月9日傍晚,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已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p><p>(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反应(填吸热或放热)。</p><p>(2)电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X+C2H2,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p><p>(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的角度,说说你对乙炔气体的认识(各一条)。</p><p>组成化学性质。</p><p>(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p><p>14、(3分)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为了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p><p>(1)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p><p>(2) 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p><p>(3)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_。</p><p>15、(4分)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元素为-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p><p>(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p><p>(2)若有24 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_______(填、或=)40 g。</p><p>(3)已知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化合。</p><p>(4)镁条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p><p align="center"></p><p>16、(4分)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硫酸铜、硝酸钡、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p><p>①把该固体溶于水,得白色沉淀,静置后上层溶液呈无色,过滤;</p><p>②向①中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p><p>③向①中所得滤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p><p>(1)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以下同),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请设计实验验证该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简述你的验证过程及结论:</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4分)</p><p>17、(3分)现有下列仪器:</p><p align="center"></p><p>(1)若利用上述仪器进行实验:溶解氯化钠时还需要添加的仪器是;</p><p>(2)写出造成下列现象的原因:</p><p>①某同学在量筒中溶解固体烧碱,发现量筒炸裂:;</p><p>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发现水槽中的水略带紫红色:</p><p>。</p><p align="center"></p><p>18. (5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后,做了如右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发现CO与CuO加热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请你参与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并完成相关任务:</p><p>[研究课题]探究红色粉末的主要成分</p><p>[查阅资料]</p><p>(1)有关物质的颜色CuO粉末:黑色,Cu2O粉末:红色。</p><p>(2) CuO和Cu2O都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p><p>CuO十H2SO4===== CuSO4+H2O</p><p>Cu2O+H2SO4=====CuSO4+Cu+H2O</p><p>[猜想与实验]</p><p>(1)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纯净物,小明同学猜想红色粉末的成分是Cu,而你对红色粉末的成分有不同的猜想,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p><p>猜想</p><p>简单实验方案</p><p>现象</p><p>CO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p>(2)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要确定粉末中两种物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通过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下列数据中可以作为计算依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p><p>A.反应前CuO粉末的质量 B.通入CO的质量 C.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p><p>19.(6分)已知某纯碱粗产品仅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该纯碱粗产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0 g粗产品进行实验。</p><p align="center"></p><p>【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NaHCO3十HC1 = NaCl十CO2十H2O。</p><p>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如下:</p><p>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G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0.48 g。</p><p>请回答下列问题</p><p>(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p><p>(2)F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H装置的作用是 __。</p><p>(5)事实上10.0 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 gCO2。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p><p>0.48 g比正确值0.44 g偏大的原因(假设操作均正确)</p><p>。</p><p>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p><p>20.(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为了进一步研究做了如下实验:</p><p align="center"></p><p>①取8.5 g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为9.2 g。</p><p>②将9.2 g固体与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稀盐酸50.0 g,根据实验绘制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p><p>请计算和回答:</p><p>(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盐酸反应的的Fe质量。</p><p>(2)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p><p>(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的Fe质量之和______8.5 g(选填、=或)。对此结果作出你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参考答案</p><p>一、选择题</p><p>题号</p><p>1</p><p>2</p><p>3</p><p>4</p><p>5</p><p>6</p><p>7</p><p>8</p><p>9</p><p>10</p><p>11</p><p>12</p><p>答案</p><p>A</p><p>C</p><p>B</p><p>D</p><p>D</p><p>B</p><p>B</p><p>A</p><p>C</p><p>D</p><p>C</p><p>A</p><p>二、填空与简答</p><p>13.(1)放热(2)Ca(OH)2</p><p>(3)乙炔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乙炔具有可燃性。(4)密封防水</p><p>14.(1)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2)CO2+H2O===H2CO3 (3)大</p><p>15. (1)Mg3N2+6H2O=3Mg(OH)2+2NH3 (2)(3)O2 (4)2Mg+CO2</p><p align="center"></p><p>2MgO+C</p><p>16.(1)硫酸铜(或CuSO4); 硝酸钡、碳酸钾、硫酸钾[或Ba(NO3)2、K2CO3、K2SO4]</p><p>(2)向实验①得到的溶液(或另取少量该固体装入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配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A 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该固体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生成,则说明该固体中没有NaCl;</p><p>三、实验与探究(</p><p>17. (1)玻璃棒(2)烧碱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量筒受热炸裂。</p><p>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口未塞一团棉花,加热时有少量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通过导管进入水槽。</p><p>18. (1)</p><p>Cu2O</p><p>取少量红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p><p>溶液变为蓝色,仍有红色固体</p><p>△</p><p>2CuO+CO=====Cu2O+CO2</p><p>(2) A、C</p><p>19.(1)样品重,砝码轻(2)浓硫酸</p><p>(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p><p>(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装置G中碱石灰吸收</p><p>(5)装置D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与装置E中NaHCO3反应产生二氧化碳</p><p>四、分析与计算</p><p>20. (1) 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与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p><p>Fe + 2HCl==== FeCl2+ H2</p><p>56 73 2</p><p>y 50.0 gx 0.2 g</p><p align="center"></p><p>=</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p><p>x=7.3%</p><p align="center"></p><p>=</p><p align="center"></p><p>y=2.8 g</p><p>(2)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z</p><p>Fe + CuSO4=====FeSO4+ Cu</p><p>56 64</p><p>z 9.2 g-2.8 g</p><p align="center"></p><p>=</p><p align="center"></p><p>z=5.6 g</p><p>(3)、因为有少量Fe与CuSO4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反应。</p><p>总结: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时间,使学生轻松、自信地去摘取中考胜利的丰硕果实。</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