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p>摘要:优学化学网为大家提供的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小编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实实在在教课程,轻轻松松的学习;每一课都能陪伴同学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p><p>一、选择题(本题共l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p><p>1.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p><p>A.碘酒 B.蒸馏水 C.可乐饮料 D.铝合金</p><p>2. 多晶硅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p><p>A.二氧化硅(SiO2)与焦炭制粗硅(Si) B.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制纯硅(Si)</p><p>C.太阳能热水器中冷水变热水 D.在催化剂作用下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p><p>3.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p><p>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p><p>4.下列有一个变化不同于其它三个,这个变化是</p><p>A.木材做成桌椅 B.冰融化成水</p><p>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D.砂纸除去铁钉表面铁锈</p><p>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p><p>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p><p>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p><p>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D.给试管加热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p><p>6.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p><p>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p><p>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p><p>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p><p>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p><p>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p><p>C.用粮食酿造酒 D.用干冰作制冷剂</p><p>9.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p><p>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p><p>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p><p>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p><p>10.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p><p>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p><p>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p><p>C.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 D.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p><p>11.下列有关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CO2可用作气体燃料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p><p>C.碳酸水是酸性的 D.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p><p>12.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成分基本一致的气体,放入真空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模拟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的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发生了物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产生新的物质 D.产生了新的元素</p><p>13.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p><p>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p><p>C.用澄清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p><p>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p><p>1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p><p>A.都放出热量</p><p>B.生成物都是固体</p><p>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p><p>D.在硫粉燃烧的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p><p>15.为了区别O2和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p><p>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分别将两瓶气体放在天平上称量</p><p>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p><p>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后各倒入约1/5容积的水,盖紧瓶塞振荡</p><p>二、填空题(共计48分)观察身边的生活,试着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真实问题。</p><p>16.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p><p>A 甲烷 B 氧气 C 氮气 D 氯化钠 E 二氧化碳</p><p>(1)急救、潜水用的一种气体 ;(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气体是______;</p><p>(3)生活中常用的调味盐________;(4)在元祖雪月饼中放得制冷剂成分是</p><p>(5)镇江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的管道燃气是_________。</p><p>1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p><p>材料一:通常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在温度高于16.6OC时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醋酸呈酸性,将镁条、铝粉等活泼金属放入其中均能够反应放出氢气。</p><p>材料二:钙是人体中的一种常量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骨头中含有磷酸钙,但磷酸钙难溶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p><p>(1)在10OC时,醋酸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p><p>(2)醋酸的物理性质</p><p>醋酸的化学性质</p><p>(3)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食醋?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p><p>(4)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p><p>18.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p><p>(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要先 ,再对准有药品部位加热;</p><p>(2)制取气体时,都要先 ,再放入药品开始反应;</p><p>(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 ;</p><p>(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p><p>19.同学们已经做过氧气的分组实验了,请你来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先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用坩埚钳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p><p>(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只答一条) ;</p><p>(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p><p>;</p><p>(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铁丝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有同学提出有可能是碳燃烧而造成火星四射,为了找到原因,同学们设计对照组实验。请你简述实验过程:</p><p>20.探究空气的组成: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了解空气生活将更美好。</p><p>下图是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p><p>(1)连接A装置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p><p>①记录现象:红磷燃烧,有大量___ ___生成,集气瓶内的水面 。</p><p>②实验结论:红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p><p>③实验分析:</p><p>实验中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是因为</p><p>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实验产生了误差,原因可能是 。</p><p>(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_________占78%,氧气占_________,_________占0.94%,二氧化碳占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p><p>(3)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B装置,连接处细玻璃管内放有铜丝,加热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是为了 ;</p><p>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只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p><p>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消耗掉的氧气体积</p><p>30 mL mL mL</p><p>比较A和B两个装置,B装置的实验读数更为准确,这是因为 。</p><p>21.(1)小明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观察到燃烧时 ,并有白色的粉末产生,因此镁粉在生活中可应用于 。</p><p>写出化学反应表达式</p><p>(2)他查阅资料发现:镁居然能在氮气中燃烧!于是他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叫氮化镁Mg3N2的粉末。</p><p>①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p><p>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p><p>②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 ;</p><p>③这个实验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发现,比如在探究空气的组成,镁条能否替红磷?</p><p>请回答(是或否) ,说明理由 。</p><p>三、气体的制备:(共计22分)</p><p>22.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p><p>A B C D E</p><p>(1)填写仪器名称: a b c d</p><p>(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_(装置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_____;若用C收集,则反应结束时应先 ,然后 。</p><p>(3)用 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 __,收集装置是该装置还可用于双氧水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 。</p><p>23.在化学创新设计比赛中,我校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装置:</p><p>①小李同学设计了右图装置F,适宜用 为原料来制取氧气,它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在于:</p><p>。</p><p>②小王同学设计了装置G来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一改进的主要优点是 。</p><p>③小赵同学组装了右图装置来收集气体。</p><p>如果是排空法收集二氧化碳,应该从 进 出(填a或b,下同);</p><p>如果是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从 进 出。</p><p>总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