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42:34

2023届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p>化学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优学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一、实验基础知识</p><p>1.用于加热的仪器</p><p>(1)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坩埚用于高温灼烧固体,但NaOH、Na2CO3等强碱性的物质不能在瓷坩埚中灼烧,要用铁坩埚。</p><p>(2)垫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p><p>在试管、烧瓶中加热液体进行反应或蒸馏时要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局部受热产生暴沸现象,蒸发皿、坩埚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棒搅拌。</p><p>2.用于计量的仪器</p><p>(1)粗略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称到0.1g)。</p><p>(2)粗略量取溶液:用量筒(量到0.1mL)。选用量筒时要使所量溶液的体积尽量与量筒的规格接近。</p><p>(3)精确量取溶液:用滴定管(准确量到0.1mL,读数为0.10mL)。准确量取KMnO4、Br2、等有强腐蚀性的液体时要用酸式滴定管。</p><p>(4)量取气体的体积:用量气管。量气管读数时要注意:①冷却到室温②轻轻上下移动右管,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③视线与刻度线相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p><p>粗略量出气体的体积可用排水量气装置,但必须短进长出。</p><p>3.试剂的保存</p><p>(1)少量金属钠、钾保存在煤油中。</p><p>(2)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p><p>(3)HNO3、氯水等见光分解的物质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p><p>(4)NaOH、Na2SiO3、Na2CO3等强碱性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p><p>(5)HNO3、Br2、KMnO4溶液、酒精、苯、CCl4等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p><p>(6)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p><p>(7)保存FeSO4、FeCl2等溶液要加入少量对应的酸和铁粉防止Fe2+氧化。</p><p>(8)保存Fe3+的溶液要加少量对应的酸以防止Fe3+的水解。</p><p>4.物质的分离提纯</p><p>(1)溶解过滤:不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的分离。过滤装置要注意“三靠两低”。</p><p>(2)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注意以下问题:</p><p>①从制取溴苯的反应液中提取溴苯</p><p>②从制取硝基苯的反应液中提取硝基苯</p><p>③从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混合物中提取乙酸乙酯</p><p>④从苯和苯酚的混合物中分离苯</p><p>萃取和分液是同时进行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主要的操作是:</p><p>①检漏(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等带活塞的仪器在使用前都要检漏)②加液③加萃取剂④错口(将分液漏斗盖上的小孔或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或凹槽错开,防止溶液在振荡时流出)⑤振荡⑥静置分层⑦对口⑧分液(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放出到烧杯中,上层液体从漏斗口倒入另一烧杯中)。</p><p>注意:不能用酒精作水溶液中的萃取剂。</p><p>(3)蒸馏:互溶的液体利用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方法。例如:</p><p>①从乙酸和乙醛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醛</p><p>②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醇</p><p>蒸馏装置中的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边沿,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2/3。要加沸石或碎瓷片。要垫石棉网加热。要达到所需物质的沸点时才能开始收集。水冷凝器要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如果两种物质的沸点相差不大,就要将不需要的那种转化为高沸点的物质。例如:</p><p>①由工业酒精制无水酒精:先加CaO作吸水剂,再蒸馏出乙醇。</p><p>②由稀HNO3制浓HNO3(即除HNO3中的H2O):先加浓H2SO4或Mg(NO3)2作吸水剂,再蒸馏出HNO3。</p><p>(4)结晶:都可溶解的物质的分离或从溶液中提取溶质。</p><p>①蒸干溶液结晶:从已纯净的某一种溶质的溶液中将溶质提取出来。例如:从精制的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p><p>操作是:蒸发到当有较多晶体开始析出时,停止加热,不断搅拌,利用余热使溶质全部析出。</p><p>②恒温蒸发溶剂结晶,趁热过滤。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可控制适当温度,蒸发溶剂,让NaCl析出,KNO3留在母液而达到分离。</p><p>③在高温时制成浓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过滤。如:KNO3中混有少量NaCl,</p><p>可在高温时制得它们的浓溶液,再蒸发一部分溶剂后,冷却到某温度,让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溶质)析出,NaCl留在母液中而达到分离。另外,结晶水合物(如:FeCl3.6H2O等)的制取一般都是利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使其析出。</p><p>④低温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不是很大,但在高温时,一种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另一种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可以采取升温结晶,趁热过滤,再冷却结晶,低温过滤的操作将二者都提取出来。如:NaNO3与Na2SO4的分离。由于Na2SO4的溶解度在某温度以上,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因此,在此温度以上制成浓溶液,再升高温度,是Na2SO4先析出。趁热过滤后,再将母液冷却到某一温度,再让NaNO3晶体析出。</p><p>(5)升华:碘与泥沙的分离;NaCl和NH4Cl晶体的分离等。</p><p>(6)渗析: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如:除去Fe(OH)3胶体中的NaCl。</p><p>(7)盐析:加入某种盐后,使原来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方法。</p><p>如: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从蛋白质水溶液中分离蛋白质;加入NaCl从硬脂酸钠和甘油的混合液中提取硬脂酸钠等。</p><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届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