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42:24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变化

<p>优学化学网为高一同学总结归纳了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变化。希望对考生在备考中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作为参考。</p><p>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p><p>1-物质的分类</p><p>1 元素分类: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p><p>2 化合物分类: 有机物(含C)和无机物</p><p>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iO2、SO2、CO2、SO3、N2O5、(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p><p>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CuO 、 MgO (多数为金属氧化物)、</p><p>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2O3、ZnO</p><p>不成盐氧化物 NO2、NO、CO、 (盐中的N的化合价无+2、+3、C无+2)</p><p>分散系 溶液(很稳定) 分散质粒子小于1nm,透明、稳定、均一</p><p>胶体(介稳定状态) 分散质粒子1nm-100nm,较透明、稳定、均一</p><p>浊液(分悬、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透明、不稳定、不均一</p><p>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p><p>化合:2SO2+ O2 2SO3</p><p>分解:2NaHCO3 Na2CO3 +CO2+ H2O</p><p>置换:Cl2 +2KI ===2KCl+I2</p><p>复分解: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p><p>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离子反应:Cl2+H2O = HCl+HClO</p><p>非离子反应:2Fe+3Cl2 =2FeCl3</p><p>是否有元素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升降价)</p><p>氧化还原反应:2Na+2H2O=2NaOH+H2</p><p>非氧化还原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p><p>热量的放出或吸收</p><p>放热反应:3Fe+2O2 Fe3O4</p><p>吸热反应:C+CO2 2CO</p><p>2-离子反应</p><p>电解质(酸、碱、盐、水)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p><p>非电解质(包括CO2、SO2)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p><p>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H2CO3 H++HCO3- (弱电解质用</p><p>NaHCO3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3- (强电解质用 =</p><p>离子反应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式子</p><p>离子反应式写法 一写、二改、三删、四查</p><p>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难电离的物质要保留分子式</p><p>离子共存 有颜色的离子 MnO4-紫红、Fe3+棕黄、Fe2+浅绿、Cu2+蓝色</p><p>与H+不共存(弱酸根) OH-、CO32-、SO32-、SiO32-、AlO2-、S2-、F- 等</p><p>与OH-不共存(弱碱金属阳离子) H+、Fe3+、Fe2+、Fe3+、Cu2+、Al3+、Mg2+、NH4+ 等</p><p>与H+和OH-都不共存 HCO3-、HSO3-、HS-、 等</p><p>常见生成沉淀 Ba2+、Ca2+与SO42-、CO32- Ag+与Cl-</p><p>胶体 胶体的性质(介稳定) 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聚沉</p><p>判断胶体最简单的方法 丁达尔现象</p><p>胶体提纯 渗析(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p><p>Fe(OH)3胶体制备的方法 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p><p>Fe(OH)3胶体制备方程式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p><p>胶体凝聚的条件 加热、加电解质、加相反电性的胶体</p><p>3-氧化还原反应</p><p>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p><p>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p><p>升失氧 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成氧化产物</p><p>降得还 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 (降价)、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成还原产物</p><p>化合反应 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属氧化还原反应</p><p>分解反应</p><p>置换反应 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p><p>复分解反应 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p><p>气体的检验 NH3的检验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p><p>SO2的检验 用品红溶液褪色</p><p>SO2的吸收 用KMnO4溶液 (强氧化性)</p><p>CO2的检验 用澄清石灰水变浊</p><p>Cl2的检验 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p><p>NO的检验 打开瓶盖后遇空气变红棕色</p><p>离子的检验 NH4+的检验 加NaOH溶液加热后放出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p><p>Fe3+的检验 ①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p><p>Fe2+的检验 ①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马上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②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后出现血红色</p><p>SO42-的检验 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p><p>Cl-、(Br-、I -)的检验 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p><p>NO3 - 的检验 加浓缩后加入少量浓硫酸和几块铜片加热有红棕色的气体放出(NO2)</p><p>物质的保存 K、Na 保存在煤油中(防水、防O2)</p><p>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用棕色瓶(HNO3、AgNO3、氯水、HClO 等)</p><p>碱性物质 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Na2SiO3、NaOH、Na2CO3)</p><p>酸性、强氧化性物质 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HSO4、HNO3、KMnO4)</p><p>物质的保存 F2、HF(氢氟酸) 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p><p>保存在水中 白磷(防在空气中自燃)、Br2(防止挥发)</p><p>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O、硅Si、铝Al、铁Fe</p><p>地壳有游离态存在的元素 金、铁(陨石)、硫(火山口附近)</p><p>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易导电、导热、延展性</p><p>能与HCl和NaOH都能反应的物质 两性:Al、Al2O3、Al(OH)3</p><p>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O3、NaHS</p><p>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p><p>两性金属 锌Zn、铝Al(与酸和碱都放H2)</p><p>钝化金属 铁Fe、铝Al(被冷的浓H2SO4、浓HNO3)</p><p>酸化学性质 稀、浓硫酸的通性 1强酸性----反应生成盐</p><p>2高沸点酸,难挥发性制备易挥发性酸</p><p>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做干燥,不能干燥NH3、H2S</p><p>2、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炭化</p><p>3、强氧化性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还原性物质反应</p><p>硝酸 HNO3 1、强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p><p>次氯酸 HClO 1、弱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p><p>硅酸 H2SiO3 1、弱酸性 2、难溶性 3、不稳定性 (热)</p><p>漂白 氧化型(永久) 强氧化性:HClO、Na2O2、O3、浓H2SO4、浓 HNO3</p><p>加合型(暂时) SO2 (使品红褪色,不能使石蕊变红后褪色)</p><p>吸附型(物理) 活性碳 明矾溶液生成的Al(OH)3胶体</p><p>水溶液 氯水主要成分 分子: Cl2、 H2O、 HClO</p><p>离子: H+、Cl-、ClO-</p><p>氨水主要成分</p><p>分子:NH3 H2O NH3H2O</p><p>离子:NH4+ OHˉ</p><p>氯水与液氯、氨水与液氨的区别 氯水、氨水属混合物、液氯与液氨属纯净物</p><p>氯原子Cl与氯离子Cl-的区别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氯离子Cl-达稳定结构</p><p>气体 极易溶于水(喷泉) NH3(1:700) HCl (1:500)</p><p>只能用排气法收集 NO2 NH3 HCl</p><p>只能用排气法收集 NO N2 CO</p><p>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①浮、②熔、③游、④咝、⑤红 ①钠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②水蒸气放热;③熔化成一个小球溶点低;④在水面上游动生成气体;咝咝发出响声反应剧烈;⑤变色生成碱</p><p>俗名 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p><p>用途 Na2O2(淡黄色)用作呼吸面具, Al(OH)3和NaHCO3 (小苏打)可中和胃酸</p><p>明矾用作净水剂,次氯酸HClO杀菌、消毒、永久性漂白、SO2暂时性漂白</p><p>自来水常用Cl2来消毒、杀菌但产生致癌的有机氯,改用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p><p>Fe2O3红色油漆和涂料;Al2O3耐火材料,NH3可用于氮肥、制冷剂。</p><p>晶体硅Si作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SiO2可作光导纤维;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水玻璃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腐防火剂及黏胶</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