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42:14

2023年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p>一、 元素周期表</p><p>★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p><p>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p><p>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p><p>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p><p>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p><p>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p><p>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p><p>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p><p>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p><p>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p><p>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p><p>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p><p>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p><p>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p><p>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p><p>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p><p>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p><p>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p><p>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p><p>二、 元素周期律</p><p>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p><p>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p><p>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p><p>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p><p>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p><p>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p><p>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p><p>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p><p>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p><p>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p><p>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p><p>三、 化学键</p><p>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p><p>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p><p>一、化学能与热能</p><p>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p><p>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p><p>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p><p>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p><p>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p><p>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p><p>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p><p>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p><p>[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p><p>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p><p>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p><p>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p><p>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p><p>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p><p>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