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40:31

高二年级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单元检测精选

<p>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单元检测,具体请看以下内容。</p><p>一、选择题</p><p>1、已知 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 18.39 kJ的热量。在下列两个反应中:</p><p>4P(白、s)+ 5O2(g)=2P2O5(s);H = - a kJ/mol(a 0)4P(红、s)+ 5O2(g)=2P2O5(s);H = - b kJ/mol(b 0)a 和 b 的关系为( )</p><p>A .a B.a = b C.a D .无法确定</p><p>2、已知⑴ H2(g)+1/2 O2(g)====H2O(g) ; △H1=a kJmol-1</p><p>⑵ 2 H2(g)+ O2(g)===2 H2O(g) ; △H2=b kJmol-1</p><p>⑶ H2(g)+1/2 O2(g)====H2O(l) ; △H1=c kJmol-1</p><p>⑷ 2 H2(g)+ O2(g)===2 H2O(l) ; △H2=d kJmol-1</p><p>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p><p>A. a</p><p>3、已知:H2O (g) = H2O (l) △H = Q1 kJ/mol C2H5OH (g) = C2H5OH (l) △H = Q2 kJ/mol</p><p>C2H5OH (g) + 3O2 (g) =2CO2 (g) + 3H2O (g) △H = Q3 kJ/mol。若使23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热量为(下列式子中Q1、Q2、Q3均取绝对值).( )</p><p>A.Q1+ Q2 +Q3 B.0.5(Q1 + Q2 +Q3)</p><p>C.1.5Q1 0.5Q2 + 0.5Q3 D.0.5Q1 1.5Q2 + 0.5Q3</p><p>4、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O2(g)== 4 CO2 (g)+ 5 H2O(g)的△H为</p><p>A. +8Q kJ B. +16Q kJ C. -8Q kJ D. -16Q kJ</p><p>5、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kJ/mol~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 =-23.4kJ/mol,以上事实表明( )</p><p>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p><p>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p><p>6、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p><p>A.X的能量一定高于M</p><p>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p><p>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p><p>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p><p>7、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 )</p><p>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p><p>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p><p>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p><p>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p><p>8、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5/2 O2=2CO2(g)+H2O(l);△H =-2023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2023kJ的能量</p><p>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2023kJ的能量</p><p>C.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2023kJ的能量</p><p>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2023kJ的能量</p><p>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p><p>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p><p>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p><p>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p><p>10、已知:CH4(g)+2O2(g)=CO2(g)+2H2O(l) ;△H1 ,2H2(g)+O2(g)=2H2O(g) ;△H2,2H2(g)+O2(g)=2H2O(l) ;△H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热量为 ( )</p><p>A.0.4△H1 + 0.05△H3 B. 0.4△H1 + 0.05△H2</p><p>C.0.4△H1 + 0.1△H3 D. 0.4△H1 + 0.2△H3</p><p>11、X、Y二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层结构时,X放出的热量大于Y放出的热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吸收能量W大于Z。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p><p>A.Z2XB.Z2YC.W2XD.W2Y</p><p>12、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述化学方程式表示 ( )</p><p>C6H12O6(s)+6O2(g) 6CO2(g)+6H2O(l) △H=2023KJ/mol如果某人每天消耗20230KJ热量,他每天至少要摄入葡萄糖 ( )</p><p>A.806g B.2023g</p><p>C.2023g D.2023g</p><p>二、填空题</p><p>13、2023年盖斯根据一系列实验事实得出规律,他指出: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的反应热相同。这是在各反应于相同条件下完成时的有关反应热的重要规律,称为盖斯定律。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金刚石、s)+O2(g)=CO2(g);△H=-395.41kJ/mol,C(石墨、s)+O2(g)=CO2(g);△H=-393.51kJ/mol,则金刚石转化石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由此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为:____________。若取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晶体共1mol 在O2中完全燃烧,产生热量为QkJ,则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用含Q的代数式表示)。</p><p>14、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p><p>(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p><p>(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 。</p><p>(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p><p>15、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以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 (g) + 2O2 (g) =2NO2 (g) △H =+67.7 kJ/mol</p><p>N2H4 (g) +O2 (g) =N2 (g) + 2H2O (g) △H = -534 kJ/mol</p><p>则N2H4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16、目前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使用天然气作为居用燃料对环境更为有利。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烃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p><p>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_。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下表:</p><p>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高二年级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单元检测答案</p><p>一、选择题</p><p>1、C 2、C 3、C 4、D 5、D 6、C 7、C 8、AD 9、CD</p><p>10、A 11、A 12、A</p><p>13、C(金刚石、s)=C(石墨、s);△H=-1.90kJ/mol;石墨;</p><p>14、(1)P2O,P2O3 2.75g 3.55g</p><p>(2) -(20X-Y)KJmol-1</p><p>(3)P(S)+ O2(g) = P2O3(S);△H=-(20X-Y)KJ/mol</p><p>15、N2H4 (g) +NO2 (g)= 3/2N2 (g) + 2H2O (g) △H=-567.85KJ/mo</p><p>16、天然气;增大;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的CO;丁烷遇冷凝结为液体,使管道流通不畅。</p><p>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单元检测,希望大家喜欢。</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年级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单元检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