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40:16

2023春湖北大冶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

<p>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p><p>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p><p>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p><p>A.131I与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p><p>B.pm 2. 5含有铅、镉、铬、钒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p><p>C.除去SO2中混有的少量HCl,使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p><p>D.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可在瓷坩埚中将氢氧化钠固体熔化后测其导电性</p><p>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 NA</p><p>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 NA</p><p>C.1.8 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p><p>D.足量的铜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可生成NA个SO2分子</p><p>3.下列各环境下的离子组合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p><p>A.c(HCO3-)=110-1mol/L的溶液中Na+、AlO2-、CH3COO-、K+</p><p>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CO32-、NH4+、SO42-、K+</p><p>C.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Fe2+、Cl-、NO3-、Na+</p><p>D.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Mg2+、Cl-、NO3-、SO42-</p><p>4.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共价化合物</p><p>C.其离子半径大小: ZX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3、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34、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45、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56、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67、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7</p><p>5.辨析以下的说法:①l6O与 l8O的转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那是发生了化学反应;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⑤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是化学变化;⑥ 2023Cr为铬的一种核素,其核外电子数为30.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③⑤ D.②③⑥</p><p>6.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p><p>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p><p>B.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的原因:HCO3-+H2O H3O++CO32-</p><p>C.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 4Br-+ 3Cl2 = 2Fe3++2 Br2 + 6Cl-</p><p>D.向硫酸铝铵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p><p>NH4++Al3++2SO42-+2Ba2++5OH-=AlO2-+2BaSO4+NH3H2O+2H2O</p><p>7.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隔膜左侧溶液的质量增加,隔膜右侧溶液的液面升高</p><p>B.ZnSO4溶液与CuSO4溶液可以互换</p><p>C.X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p><p>D.Y与滤纸接触处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红</p><p>8.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p><p>A. 3 B. 4 C. 5 D. 6</p><p>9.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p><p>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p><p>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Cu</p><p>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Ⅰ2</p><p>C 左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右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氧化性:Cl2S</p><p>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SSi</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3、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34、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45、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56、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67、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7</p><p>10.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p><p>A.0.1 mol/L pH=3的H2A溶液与0.01 mol/L pH=11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p><p>c(H+)+c(M+)=c(OH-)+2c(A2-)</p><p>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p><p>c(NaOH)</p><p>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p><p>c(CH3COO-)+2c(OH-)=2c(H+)+c(CH3COOH)</p><p>D.0.1 molL-1的NaHA溶液,其pH=4:</p><p>c(HA-)c(H+)c(H2A)c(A2-)</p><p>11.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p><p>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p><p>A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p><p>Na2SiO3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 比较Si和C的电负性</p><p>B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有SO42-</p><p>C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p><p>D 将某气体通入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溶液变蓝色 该气体一定是Cl2</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3、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34、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45、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56、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67、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7</p><p>12.已知:2CO(g)+O2(g)=2CO2(g) H= -566 kJmol-1</p><p>Na2O2(s)+CO2(g) = Na2CO3(s)+1/2O2(g) H= -226 kJmol-1</p><p>下列表述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 )</p><p>A.1molC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83 kJmol-1</p><p>B.Na2O2(s)+CO(g) = Na2CO3(s) H= -509 kJmol-1</p><p>C.Na2O2(s)与CO2(g)反应放出226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NA</p><p>D.Na2O2和Na2CO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p><p>13.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p><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Al,但质量不可确定 B.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MgCl2和AlCl3</p><p>C.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MgCl2和FeCl2 D.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NH4)2SO4、MgCl2</p><p>14.标准状况下,向100mLFeCl3溶液中通入a L的H2S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经测定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3mol/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则原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p><p>A.1 mol/ L B.1.5mol/L C. 2 mol/L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p><p>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p><p>[必考部分]</p><p>二、必考部分共4题,共 43 分。</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3、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34、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45、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56、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67、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7</p><p>15.(12分)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右图装置,以苯甲酸、甲醇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所示:</p><p>苯甲酸 甲醇 苯甲酸甲酯</p><p>熔点/℃ 122.4 -97 -12.3</p><p>沸点/℃ 249 64.3 199.6</p><p>密度/g.cm-3 1.2023 0.792 1.2023</p><p>水溶性 微溶 互溶 不溶</p><p>Ⅰ.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p><p>在圆底烧瓶中加入0.1mol苯甲酸和0.4mol 甲醇,再小心加入 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沸石,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p><p>(1)甲装置的作用是: ;冷却水从 (填a或b)口进入。</p><p>(2)化学小组在实验中用过量的反应物甲醇,其理由是 。</p><p>Ⅱ.粗产品的精制</p><p>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进行精制</p><p>(1)试剂1可以是 (填编号),作用是 。</p><p>A.稀硫酸 B.碳酸钠溶液 C. 乙醇</p><p>(2)操作2中,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 ℃左右。</p><p>(3)实验制得的苯甲酸甲酯精品质量为10g,则苯甲酸的转化率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p><p>(4)本实验制得的苯甲酸甲酯的产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填编号)。</p><p>A.蒸馏时从100℃开始收集产品 B.甲醇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苯甲酸被蒸出</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3、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34、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45、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56、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67、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7</p><p>16.(14分)工业上利用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氢气:</p><p>CO(g)+H2O(g) CO2(g)+H2(g) △H=-41 kJ/mol</p><p>某小组研究在相同温度下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他们分别在体积均为V L的两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使其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p><p>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kJ</p><p>CO H2O CO2 H2</p><p>① 1 4 0 0 t1 放出热量:32.8 kJ</p><p>② 2 8 0 0 t2 放出热量:Q</p><p>(1)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p><p>(2)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p><p>(3)计算容器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p><p>(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p><p>a.平衡时,两容器中H2的体积分数相等</p><p>b.容器②中反应达平衡状态时,Q 65.6 kJ</p><p>c.反应开始时,两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p><p>d.容器①中,化学反应速率为:</p><p>(5)已知:2H2 (g) + O2 (g) = 2H2O (g) H=-484 kJ/mol,写出CO完全燃烧生成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p><p>(6)容器①中反应进行到t min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用200 mL 5 mol/L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p><p>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3、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34、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45、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56、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67、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7</p><p>(7)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图中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p><p>①写出阳极所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p><p>②在制备金属钛前后,CaO的总量不变,其原因是(请结合反应式解释) 。</p><p>17.(9分)已知A、B、C、D是四种常见单质,其对应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D属于常见金属,J是一种黑色固体,I的浓溶液具有还原性,A~I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p><p>请回答下列问题:</p><p>(1) 写出组成物质D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p><p>(2) ①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②由E的饱和溶液可以制得胶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 已知G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p><p>(4) J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J加入酸化的H2O2溶液中,J溶解生成它的+2价离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p><p>18.(8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 Ba2+、Al3+、Fe3+、 I-、NO3-、CO32-、SO42-、AlO2-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p><p>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p><p>②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p><p>③另取溶液适量,逐滴加入NaOH溶液:a.溶液从酸性变为中性;b.溶液逐渐产生沉淀;c.沉淀完全溶解;d.最后加热溶液,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p><p>④取适量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p><p>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p><p>(1)由①可以排除 离子的存在。</p><p>(2)由②可以证明 离子的存在,同时排除 离子存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由③可证明 离子存在。</p><p>(4)由④可以排除 离子存在,同时证明 离子的存在。</p><p>2023春湖北大冶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就为您介绍完了,优学化学网的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信息,供大家参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春湖北大冶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