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9:54

对角色扮演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析

<p>角色扮演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的学习活动。角色扮演在化学课堂上更有着广阔的舞台空间,如相声、小品、擂台、辩论、游戏、拟人、猜谜等形式丰富多彩。 行为学家认为:人的身体可以用各种动作和姿态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p><p>思想感情”。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会随着教学方法的不同,而有着以下明显分别:(1)如果只是听,学习效果是30%;(2)边听边看,学习效果是50%;(3)藉着听、看和实际操作,学习效果可以达到80%。恰如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的学习原则:(1)What I hear I forget(我听了,就会忘记)(2)What I see I remember(我看了,我记得)(3)What I do I know(我做了,我就知道)。</p><p>可见,角色扮演不失为教学方法创新的点睛之笔。下面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择其一二以飨读者。</p><p>1、擂台。打擂的趣味性毋庸置疑,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时,我带领成苏、张晓韵等学生设计了这样一场“擂台”赛,效果颇佳。</p><p>(话外音)一天,金属和盐发生了争执。</p><p>金属:尊敬的盐“大哥”,听说你们很怕我们。</p><p>盐:怕你们什么?</p><p>金属:我们偷梁换柱的本领,常常使你们招架不住。</p><p>盐:真的吗?我们倒要领教一下应用,不过……</p><p>金属:“不过”什么?</p><p>盐:金属“小弟”,这话你说了不算数,得让裁判来判决。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实力,可以各派几位“大将”参战,一一对阵,若你们绝招灵,则判我方战将失败。最后看谁能取胜?</p><p>金属:好吧!若我方胜,请裁判亮绿灯,你方胜,请裁判亮红灯。现在“擂台”比武可以开始了吗?</p><p>(将学生组成男女各十人小组。手举写有物质名称的标牌,依次打擂。两名学生分任金属、盐主持人,我亲自当裁判,其余学生当观众)</p><p>盐:开始,第一局我方先上,第二局你方先上。</p><p>交 战 双 方</p><p>战 局</p><p>金 属</p><p>盐</p><p>裁判结果</p><p>第一局</p><p>(后上)金属钠</p><p>(先上)硫酸锌溶液</p><p>红灯</p><p>第二局</p><p>(先上)金属锌</p><p>(后上)硫酸铜溶液</p><p>红灯</p><p>第三局</p><p>(后上)金属铜</p><p>(先上)硝酸汞溶液</p><p>绿灯</p><p>第四局</p><p>(先上)金属铁</p><p>(后上)氯化钠溶液</p><p>红灯</p><p>第五局</p><p>(后上)沾水铁</p><p>(先上)硝酸银溶液</p><p>绿灯</p><p>第六局</p><p>(先上)沾水锌</p><p>(后上)氯化银</p><p>红灯</p><p>第七局</p><p>(后上)金属镁</p><p>(先上)氯化铜溶液</p><p>绿灯</p><p>第八局</p><p>(先上)金属钾</p><p>(后上)氯化钙溶液</p><p>红灯</p><p>第九局</p><p>(后上)金属锌</p><p>(先上)硝酸铜溶液</p><p>绿灯</p><p>第十局</p><p>(先上)金属铝</p><p>比赛结果:4∶6,金属失败。金属一肚子不高兴,而盐却心中有数。观众也在一旁纳闷:裁判是如何按偷梁换柱的本意做标准去亮绿灯和红灯的?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2、相声。相声能够化抽象语言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中萌发出强烈的学习意识。由</p><p>我带领丁闰、张谠等学生创作的《我想当一名分子设计工程师》情趣盎然。</p><p>甲:我有一个理想,美好的理想。</p><p>乙:你有一个什么美好的理想?</p><p>甲:将来我要当一名分子设计工程师。</p><p>乙:没听说过。我只知道有建筑工程师、桥梁工程师、铁路工程师,可从来没听说过谁是设计分子的工程师。</p><p>甲:这就对啦。这就是我的理想,我的奋斗目标。小王,你化学学得怎么样?</p><p>乙:我化学学得挺好的,每次考试都在95分以上。</p><p>甲:那请你讲一讲什么是分子吧!</p><p>乙:好。你听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看不见、摸不着、并且在不停地运动着,它还可以分为原子。</p><p>甲:你化学学得不错啊。我再问你:分子很小,小到什么程度?</p><p>乙:小到要用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小得让一万个水分子排成一列横队,可以浩浩荡荡地穿过小小的针孔。</p><p>甲:是的,分子很小,如拿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p><p>乙:你打算设计出什么样的分子?</p><p>甲:这就一言难尽了。</p><p>乙:你就简单地介绍介绍吧。</p><p>甲:行。在下雨天,你穿上雨鞋有什么感觉?</p><p>乙:脚闷得很,特别是穿着雨鞋走远路,外面避雨,里面却出了水。</p><p>甲:怎么?你的雨鞋烂了吗?</p><p>乙:不。里面全是汗水,因为橡胶不透气啊?</p><p>甲:以后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一种既防水又能透气的橡胶。</p><p>乙:那就好了。这么说雨衣闷气的问题也都解决了。</p><p>甲:那当然啦。</p><p>乙:你真行。</p><p>甲:我将来还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物质分子,用它做成轻便、小巧、高速、安全的宇宙飞船。到那时,你从地球到其它星球上遨游,就可以像在地球上从南通到北京一样便捷。</p><p>乙:太好了应用,这样整个宇宙就可以互通有无了,整个宇宙也应改口叫做“宇宙村”了。</p><p>甲:这还用说。告诉你,我将来还要设计一种比这更好的分子?</p><p>乙:什么分子?</p><p>甲:我要设计出一种药物遗传分子。它可以把上一代人具有的知识遗传给下一代,并且使下一代超过上一代。</p><p>乙:照你这么说,你将来是工程师,你儿子就是工程师的工程师,你儿子的儿子就是工程师的立方啦。还有,因为下一代超过了上一代,整个人类就可以不要学校,那我们的老师不就都失业了吗?</p><p>甲:这没关系,他们可以去生产这种药物啊!</p><p>乙:好,咱们赶快去生产这种药物吧。</p><p>甲:着什么急?这是我的理想,我相信,只要现在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的美好理想一定会实现的。</p><p>乙:哈哈,但愿我的未来不是梦……</p><p>(鞠躬下)</p><p>为保证角色扮演沿着课堂教学既定的目标有序地进行,需要教师科学地实施组织策略:</p><p>1、找好主题。角色扮演可给课堂增添活力,给教学带来乐趣,但它绝不是娱乐。单纯追求教学气氛“活跃”的选题是不可取的。由于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比一般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角色,学生情绪易于亢奋,为不使班级陷于混乱,最好不要选用那些容易引发强烈情绪的问题。所选课题要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给学生的主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需稍稍超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挑战,有一种成就感,即只有适合角色扮演的主题,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p><p>2、选定学生。选性格活泼、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可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选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促进其融入集体;选化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多选一些学生,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但是不容易把握角色扮演的进程,内容也会显得比较凌乱;少选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活动的进程,但参与的学生少。因此,挑选什么类型的学生?多少学生?安排他们扮演哪些角色?均需要教师认真考虑。</p><p>3、有限卷入。有限卷入意味着学生有时可能超出教师预先设计的目标,甚至完全脱离教科书,然而应用,正是这些超出预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十分有益的,对于学生的认</p><p>识提高也是十分有价值的。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引领学生把握活动的尺度,因为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编写脚本既是角色扮演的准备工作,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端,更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4、做好评价。Harmer认为:评价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它能使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p><p>&nb</p><p>sp; 参与。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而有效的教师反馈和评价则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动力,学生在教师适当的鼓励下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活动及时给予适时、真实、正确的评价。</p><p>通过长期的化学角色扮演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进一步认为,角色扮演有下列好处。</p><p>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由于初中学生大都喜好模仿,乐于表现,角色扮演正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角色扮演充满兴趣,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自编自导,相互切磋,有的编台词,有的编动作,有的当小导演。排练熟练后,踊跃上台,尽最大努力去展示,希望赢得师生的认可、赞扬,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试想,台上表演引人入胜、各显神通;台下观众兴趣浓厚,掌声不断,结束时还要评选出最佳演员,这无疑会将课堂学习气氛和学生学习情绪不断推向高潮。</p><p>2、消除心理障碍,释放心理压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应用,思维就容易被激活,学习也就变得轻松愉快。由于部分处于多变年龄阶段的初三学生,面子观念很强,既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错、遭人笑话,又怕别人说爱出风头,这种心理在头脑里作怪,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显得沉闷。而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身份已变,他们不用担心犯错。角色扮演为学生出错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避风港”,缓解了学习中的紧张情绪。</p><p>3、提供发展平台,实现教学相长。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往往身兼资料收集员、编剧、导演、演员多职,他们在扮演角色之前必须阅读课文、收集材料,为所将扮演的角色做知识上的准备,这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没有参与的学生也会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积极评价,听的当然会比以往更为认真,可以认为对于全体学生来说,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的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p><p>总之,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体验环境,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奠定了基础。</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角色扮演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