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启发性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p>一、设计思想:</p><p>初中化学是基础学科,侧重于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占优势。综合启发性教学的起点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基础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以下几方面:</p><p>1、主导和主体结合:</p><p>教师启迪、引导、学生及时反馈,自我调控。</p><p>2、加强双基和发展智能同步:</p><p>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到理性知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形成各种能力。</p><p>3、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p><p>化学的学习包括了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思想品德的养成还是智力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均离不开人的认识规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将二者有机的统一。</p><p>二、综合启发性教学的形式:</p><p>谈话式、讨论式、探索式、实验式</p><p>三、启发教学的四个阶段:</p><p>1、自学阶段</p><p>2、探索阶段</p><p>3、整理阶段</p><p>4、发展阶段</p><p>四、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p><p>1、各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和难点?</p><p>2、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出色?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收效怎样?</p><p>3、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能否统一?</p><p>课题:第五节、盐</p><p>(一)、教学目标</p><p>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p><p>2、使学生自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和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并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p><p>(二)、教学重点:</p><p>1、盐的化学性质,强调金属和盐的反应以及盐和盐的反应。</p><p>2、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其发生条件。</p><p>(三)、教学难点:</p><p>对盐的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规律性的掌握和应用。</p><p>(四)、实验用品和仪器:</p><p>小黑板、投影仪、NaCl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丝,铜丝,CuSO4溶液,ZnSO4溶液</p><p>(五)、教学过程:</p><p>(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盐的分类和命名,以及盐的溶解性规律,这一节学习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请一学生上黑板完成化学方程式,其他同学可在笔记本上完成。</p><p>(讲述):现在我们来分析以上的四个反应,并观察它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它们分别是哪一类物质和哪一类物质之间的反应?</p><p>(讨论):1、2是酸与盐的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学习过。3、4是碱与盐的反应,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学习过。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1、2既是酸的化学性质,也是盐的化学性质,3、4既是碱的化学性质,也是盐的化学性质。</p><p>(讨论):</p><p>1、盐的化学性质:</p><p>(1)、盐+酸→新盐+新酸</p><p>(2)、盐+碱→新盐+新碱</p><p>(演示):下面请大家观察两个实验,仔细观察反应现象,并完成化学方程式。</p><p>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p><p>反应方程式:</p><p>向Na2SO4溶液中BaCl2滴加溶液:</p><p>反应方程式:</p><p>(启发):白色沉淀是什么?</p><p>(板书):</p><p>(3)、盐+盐→另两种盐</p><p>(启发):除了具有以上的化学性质以外,还有其它的化学性质吗?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观察生成物的特征和溶液颜色的变化。</p><p>(演示):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p><p>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p><p>铜丝放入硫酸锌溶液中</p><p>(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盐可以和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但并非所有的金属均可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在学酸的性质时我们知道,只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之前的金属才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那么盐和金属的反应又有什么条件呢?请看刚才的实验结果。</p><p>(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p><p>(讨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在Cu之前,可以将Cu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u在Ag之前,可以将Ag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u在Zn的后面,则不可将Zn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p><p>(启发):由以上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p><p>(讲述):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早在宋代,于盛产胆矾的地方,利用置换反应,进行"湿法炼铜"。可见我们的祖先是非常的聪慧。</p><p>(强调):通过以上的实验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盐的四条化学性质,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反应条件。</p><p>(投影):</p><p>反应条件:</p><p>(1)酸和盐反应时,盐必须可溶,碳酸盐可不溶。</p><p>(2)碱和盐反应时,二者均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p><p>(3)盐和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是沉淀。</p><p>(4)盐和金属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要求盐是可溶性的盐,反应在溶液中进行。(K、Ca、N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很强,和盐溶液反应较复杂,一般不用于此类反应)</p><p>(设问):黑板上的六个反应,从反应的基本类型上看,属于什么反应?</p><p>(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的特点,可初步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p><p>(归纳):是两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反应特点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且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水或沉淀生成。</p><p>(板书):</p><p>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p><p>(设问):那么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p><p>举例:NaCl+ KNO3</p><p>(说明):假设它们能反应,生成物应该是NaNO3、KCl,但二者均可溶,反应前后溶液中始终是四种离子:Na+、Cl-、K+、NO-3,没有产生新物质,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此反应因没有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难以进行的。</p><p>(练习):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做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能反应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p><p>(1)、BaCO3+HCl</p><p>(2)、MgCl2+NaOH</p><p>(3)、Fe+ZnCl2</p><p>(总结):我们学习了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应用它们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要求会正确书与有关的反应方程式。</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