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8:41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2023

<p>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以下是优学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化学网一直陪伴您。</p><p>差量法</p><p>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p><p>解析:</p><p>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p><p>56 64 64-56=8</p><p>m (Fe) 100.8g-100g=0.8g</p><p>56∶8=m (Fe)∶0.8</p><p>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p><p>归纳小结</p><p>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p><p>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 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p><p>差量法利用的化学原理:差量法的化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p><p>差量法适用范围</p><p>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p><p>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p><p>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p><p>经典习题</p><p>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p><p>A.7:8 B.8:7 C.7:80 D.80:7</p><p>2.标准状况下,把4.48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3.36 L气体,则3.36L气体的质量是( )</p><p>A.4.8 g B.5.4 g C.6.0 gD.6.6 g</p><p>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p><p>2守恒法</p><p>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p><p>守恒法包括</p><p>(1).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p><p>(2).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p><p>(3).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p><p>(4).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p><p>1原子(离子)守恒</p><p>例题1 有0.4g铁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p><p>A. FeO B. Fe2O3</p><p>C. Fe3O4 D. Fe4O5</p><p>解析 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即n(CO)=n(CO2)=n(氧化物中O原子)=n(CaCO3)=0.2023mol,m(O)=0.2023mol16g/mol=0.12g。m(Fe)=0.4g-0.12g=0.28g,n(Fe)=0.005mol。n(Fe)∶n(O)=2:3,选B</p><p>例题2 将8g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 1.68L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p><p>A.1.5mol/L B. 0.5mol/L</p><p>C. 2mol/L D. 1.2mol/L</p><p>解析 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但如能仔细阅读题目,挖掘出隐蔽条件,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SO42―并无损耗,根据,则原硫酸的浓度为:2mol/L,故选C。</p><p>归纳小结:</p><p>原子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当遇到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和涉及多个反应的计算题时,按常规方法计算需要先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列方程组解方程,这种常规的计算方法,步骤很多,非常繁琐,需消耗大量的时间解一道题。若采用原子守恒法解题,思路清晰,步骤少,省时,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速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2电荷守恒</p><p>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p><p>3得失电子守恒法</p><p>例题1.用0.1 mol / L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mol的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p><p>化合价是 ( )</p><p>A.+1 B.+2</p><p>C.+3 D.+4</p><p>0.1 mol / L2023-3L2=210-3mol(7-x),x=4</p><p>例题2、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溶液质量增加3.2g,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p><p>A. 4∶1 B. 2∶1 C. 1∶1 D. 3∶2</p><p>3极值法</p><p>极值法即 极端假设法,是用化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p><p>例题 有锌、铁、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p><p>A.锌 B.铁 C.铝 D.镁</p><p>解析:ZnH2 FeH2 2Al3H2 MgH2</p><p>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p><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