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8:09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内容汇总

<p>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优学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化学复习必背内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p><p>(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1.物质的变化:</p><p>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p><p>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 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 的变化。</p><p>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p><p>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p><p>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p><p>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p><p>(二)物质的分类</p><p>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p><p>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p><p>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p><p>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p><p>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p><p>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p><p>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p><p>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p><p>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p><p>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p><p>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p><p>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2O MgO Fe2O3 CuO</p><p>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O CaO 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p><p>CaO+H2O=Ca(OH)2 BaO+H2O=Ca(OH)2Na2O+H2O=2NaOH K2O+H2O=2KOH</p><p>c.注意:CO和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p><p>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小于7</p><p>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p><p>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 +酸根离子n-</p><p>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SO4 、H2S、H2CO3)和三元酸(H3PO4)</p><p>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2SO4 , HNO3 , H2CO3,H3PO4 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Cl, H2S名称为:氢某酸)</p><p>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 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p><p>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 2,NaOH Ba(OH) 2,NH4OH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p><p>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p><p>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p><p>可溶性碱的溶液PH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p><p>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p><p>(三)氢气的性质和用途</p><p>11.氢气的性质</p><p>(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p><p>(2)化学性质 :</p><p>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点燃2H2O</p><p>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p><p>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p><p>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加热Cu+H2O</p><p>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p><p>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p><p>( 3 )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p><p>1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p><p>①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ZnSO4+H2</p><p>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 + H2</p><p>③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2SO4=MgSO4+H2</p><p>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 (SO4)3+3H2</p><p>⑤锌粒和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 H2</p><p>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p><p>⑦镁和盐酸反应 Mg + 2HCl=MgCl2+H2</p><p>⑧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p><p>(四)铁的性质</p><p>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p><p>铁的化学性质:</p><p>(1)铁跟氧气反应</p><p>铁在潮湿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p><p>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p><p>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p><p>(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p><p>①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p><p>Fe+CuSO4=Cu+FeSO4</p><p>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p><p>②铁跟硫酸反应Fe+H2SO4=FeSO4 + H2</p><p>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 + H2</p><p>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 亚铁离子Fe2+)</p><p>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p><p>其中:氧化铁Fe2O3中铁为正三价,氧化亚铁FeO中铁为正二价,而四氧化三铁Fe3O4是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Fe2O3.FeO)</p><p>1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p><p>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合金)</p><p>(五)单质碳的性质</p><p>15.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p><p>16.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p><p>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 O2点燃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p><p>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 2C+O2点燃2CO</p><p>②还原性: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C + 2CuO高温2Cu + CO2</p><p>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p><p>试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p><p>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3C+2Fe2O3高温 4Fe+3CO2(氢气跟CO2不反应)</p><p>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CO2高温 2CO</p><p>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点燃2CO2</p><p>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物质间的转换关系:C CO2 CO</p><p>(六)物质的颜色</p><p>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p><p>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p><p>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p><p>黄色固体: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p><p>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p><p>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p><p>硫磺是浅黄色固体 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p><p>红色固体:铜、氧化铁、红磷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p><p>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p><p>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p><p>(七)化学实验</p><p>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p><p>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p><p>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p><p>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p><p>收集气体的方法:</p><p>排水法: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2 H2 CH4 CO等。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p><p>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2 ,O2 ,HCl</p><p>向下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2 ,CH4 ,NH3</p><p>2.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p><p>①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 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 热的试管破裂。)</p><p>3. 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p><p>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p><p>4.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p><p>5. 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气体里,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p><p>6.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p><p>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p><p>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p><p>8.做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和CO等)前,都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p><p>9.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 瓶内气体。</p><p>10.干燥剂:除去含水物质中的水份(特别是除去气体里的水蒸气)的物质。</p><p>常用的干燥剂有:呈酸性浓硫酸;呈碱性的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碱石灰。注意: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p><p>氢氧化钠、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p><p>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3 ),能干燥其他气体。</p><p>氢气的干燥和除杂质:实验室制得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和酸雾,可选用碱石灰、氢氧化钠,把水和酸雾同时除去。见图中常用的干燥和除杂质装置:除水的装置接在其他除杂质的装置之后;证明有水的装置则要在证明有其他物质的前面。气体进出要求:长管进短管出,大头进小头出。</p><p>(八)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p><p>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p><p>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p><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化学复习必背内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三化学复习必背内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