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5:02

中考化学:注重培养六大能力,顺利备战2023年中考

<p><p>一、通过涵义分析、分类、对比和建立联系等方法,注重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能力。<br />   1、对化学概念中的关键词和特征进行分析,抓住概念的本质<br />   如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br />   再如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br />2、对化学概念进行分类和对比,明确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br />   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为三种:包含、并列和交叉关系。如: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是并列关系,单质和化合物之间是并列关系;氧化物就包含着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纯净物就包含着单质和化合物等;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这是交叉关系。<br />二、加强对化学用语写法及其意义的规范训练,注重培养正确书写和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br />    在历年的中考质量分析中,化学用语的失分一直较高,因此应对学生加强化学用语的规范训练。<br />   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正确书写。<br />   另外,还要明确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br />三、归纳整理元素化合物知识,领会经典性化学问题的解题原则和方法,注重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br />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是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即能发生哪些化学变化,因此应从各种物质的相互转化中去归纳整理它们的化学性质。<br />    如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就是由H+和SO42—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br />(1)与指示剂反应<br />(2)与活泼金属反应<br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br />(4)与碱反应<br />(5)与碳酸盐反应<br />(6)与钡盐的反应<br />      其中(1)—(5)是H+的性质(酸的通性),(6)是SO42--的性质,是稀硫酸的个性。<br />从各种(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中找出特征反应及其现象,就得到了各种(类)物质的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诸如检验题、除杂题、鉴别题、推断题等经典性化学问题的解题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br />例: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气体,我们知道验证一氧化碳的方法就是先将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通过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来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在将混合气体通过氧化铜之前要先将二氧化碳除去,以防对验证实验的干扰。<br />四、通过培养“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注重提高基本实验技能和制取常见气体的能力。<br />   基本实验技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简单仪器的使用;二是基本操作。<br />   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常见气体,主要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包括药品选择、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和注意事项。需要理解选择不同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的原理,熟悉不同装置的特点,弄清步骤和注意事项。<br />另外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应该了解:<br />   产生气体      净化气体    干燥气体    收集气体   尾气处理<br />   对此方案首先要注意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其次还需要注意无论是净化气体还是干燥气体所用试剂都不能与所要制取的气体发生反应。<br />五、注重通过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br />   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科学方法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方法;二是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或假设时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的方法。<br />   另外对科学探究的八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理解其涵义。<br />例: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 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br />   A.观察KCl溶液的颜色<br />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br />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br />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br />六、明确三种类型计算的依据,注重提高在实际情景中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的能力。<br />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依据是任何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依据是溶液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组成;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一定的原则。 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br />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计算,解题时首先要弄清题中已知的和要求的是哪个量,是样品(一般是混合物)的质量还是样品中某种成分(纯净物)的质量;是物质的质量分数还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样品中的元素的质量分数还是纯净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溶质、溶剂的质量还是溶液的质量。另外还需注意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等等。良好的解题习惯还包括解题的格式训练<br />2、对重要的计算公式能够灵活掌握<br />    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br />            某种纯净物的质量<br />物质的质量分数=            × 100%<br />                样品的质量 <br />            溶质质量<br />溶质质量分数=          × 100%<br />            溶液质量<br />3、要能熟练掌握一些方法<br />   如物质相互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简便计算方法:即把所有物质的质量先加起来,然后减去生成的气体和生成的沉淀的质量。<br />   当然也可用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的方法。</p><p> </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化学:注重培养六大能力,顺利备战2023年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