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4:26

初中化学知识中的“三”

<p><p>   初中化学有很多知识常以“三”的形式出现,也有许多知识可将其分解为“三”的形式。下面列举一些例子,供学习时参考。</p><p>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三大发明: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p>2、最早研究过空气成分的三位科学家: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p><p>3、从世界范围看,污染空气的三大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p><p>4、通常所说的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跟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p><p>5、通常所说的燃烧具有三个特点: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发光、放热。</p><p>6、可燃物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取决于三个因素: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p><p>7、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p><p>8、工业制取氧气的三个过程:低温下加压将空气液化、蒸发、贮存。</p><p>9、物质与氧气反应的三种不同程度:通常所说的燃烧、缓慢氧化、爆炸。</p><p>10、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p><p>11、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p><p>12、最早对原子、分子进行研究的三位科学家: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代原子观念)、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p><p>13、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氧、硅、铝。</p><p>14、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的单质,组成单质的元素有三种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该元素形成的单质。</p><p>15、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p><p>16、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p><p>17、三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白磷和红磷、金刚石和石墨。</p><p>18、启普发生器的三种组成结构:容器、球形漏斗、导气管。</p><p>19、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p><p>20、元素按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分为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p><p>21、原子结构中的三个决定: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p><p>22、确定微粒的三种方法:当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阳离子;当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阴离子;当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原子。</p><p>23、l— 18号元素内的三种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p><p>24、铁元素的三种微粒:铁原子( Fe)、亚铁离子( Fe 2+)、铁离子( Fe 3+)。</p><p>25、铁元素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铁( Fe 2 O 3)、氧化亚铁( FeO)、四氧化三铁( Fe 3 O 4)。</p><p>26、氢气的三种重要用途:充灌探空气球、冶炼金属、作高能燃料。</p><p>27、化学反应前后,从微粒角度看的三个不变量: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p><p>28、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三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观察法。</p><p>29、黑火药的三种成分:木炭粉、硫磺粉、硝酸钾。</p><p>30、决定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三个性质: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密度。</p><p>31、常见的三种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p><p>3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三种物质:氢气、硫、酒精。</p><p>33、常见的三种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p><p>34、常见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p><p>35、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三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碳。</p><p>36、常见的三种黑色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p><p>37、常见的三种含碳元素的无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p><p>38、人类不可缺少的三类重要营养物质:糖、脂肪、淀粉。</p><p>39、煤炉里煤燃烧发生的三个反应: C+O 2=点燃 CO 2、</p><p>CO 2+C=高温 2CO 2CO+O 2=点燃 2CO 2。</p><p>40、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三种物质:大理石、石灰石、白垩。</p><p>41、钙元素最重要的三种化合物: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p><p>4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p><p>43、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分解成三种物质:焦炭、煤焦油、焦炉气。</p><p>44、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做好以下三点:节约现有能源、研究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p><p>45、铁与氧气接触的三种情况: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很难发生化学反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接触易发生反应生成铁锈;细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经点燃能够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p><p> 46、铁生锈时,相互作用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p><p>47、生铁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p><p>48、常见的三种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 2 O 3)、磁铁矿(主要成分为 Fe 3 O 4)、菱铁矿(主要成分为 FeCO 3)。</p><p>49、炼铁的三种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p><p>50、碳素钢分为三种: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p><p>51、炼钢的三种主要设备:转炉、电炉、平炉。</p><p>52、导电性居前三位的三种金属:银、铜、铝。</p><p>53、常见的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p><p>54、三种常见的液体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p><p>55、溶液的三个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p><p>56、可作为溶液中溶质的三类物质:固体物质、液体物质、气体物质。</p><p>57、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降低温度、加入溶质、蒸发溶剂。</p><p>58、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升高温度、加入溶质、蒸发溶剂。</p><p>59、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三种因素:温度、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p><p>6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三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p><p>61、过滤操作常按以下三步进行:溶解、过滤、蒸发。</p><p>62、溶液组成的三种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一种液体的体积分数、 PPm浓度。</p><p>63、生成盐和水的三类反应:酸和碱的反应、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p><p>64、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p><p>65、浓盐酸挥发后发生的三个变化:溶液总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p><p>66、浓硫酸吸水后发生的三个变化:溶液总质量增加、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p><p>67、稀释浓硫酸时的三个过程:先将烧杯中盛适量水、再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p><p>68、工业上的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p><p>69、溶液的 pH值及溶液三性:当 pH< 7时,溶液呈酸性、当 pH=7时,溶液呈中性、当 pH>7时,溶液呈碱性。</p><p>70、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p><p>71、氢氧化钙的三种重要用途:建筑业上用来作建筑材料(制三合土、砌砖、抹墙等)、工业上制氧氧化钠、漂白粉等、农业上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制农药波尔多液等。</p><p>72、初中阶段所学的三类有毒物质:气体类: CO;液体类:甲醇;固体类: N aNO和 CuSO 4。</p><p>73、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采取三段记忆法: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p><p>74、根据组成不同,盐可分为三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p><p>7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有水生成、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具备其中一条就可发生反应。</p><p>76、土壤中常缺乏的三种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p><p>77、常见的三类颜色各异的难溶性碱:红褐色: Fe( OH) 3、蓝色: Cu( OH) 2白色: M( OH) 2等。</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化学知识中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