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
<p> 学过的必须再应用才能记住,要不就会忘记,所以小编编辑了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供大家去应用学过的知识! </p> <p> 1.在高锰酸钾 </p> <p> A B C D </p> <p> 7.依据所学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区分物理性质相近的物质。请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p> <p> 物质 </p> <p> 物理性质相似 </p> <p> 区别方法 </p> <p> 示例:二氧化锰与炭粉 </p> <p> 都是黑色不溶于水的粉末 </p> <p> 在空气中燃烧 </p> <p> (1)二氧化碳和氧气 </p> <p> (2)水和双氧水 </p> <p> 8.将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共热,至反应不再放出氧气为止,剩余固体c g,剩余固体有 ,它们的质量分别是 。 </p> <p> 9.根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完成下列空白。 </p> <p>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p> <p> 实验操作 </p> <p> 实验 </p> <p> 现象 </p> <p>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p> <p> ②取少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p> <p> ③把②中二氧化锰加入到①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p> <p> ④在③试管不再产生气泡后,再加入少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p> <p> (2)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要证明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你认为还要补充的实验是 。 </p> <p>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p> <p>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p> <p>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p> <p> C.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p> <p> D.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 </p> <p> 11.一氧化氮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应选用的装置是( ) </p> <p align="center"></p> <p align="center"> <span>点燃四氧化三铁</span> </p> <p> B.氯酸钾五氧化二磷 </p> <p> D.高锰酸钾一氧化碳 </p> <p>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如果装置不漏气,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当把手放开,把导管继续停放于水中,这时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p> <p align="center"></p> <p> 18.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p> <p>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p> <p>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p> <p> (3)这种方法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填编号) 。 </p> <p>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和水;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 </p> <p>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