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质量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
<p>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课堂同步练习</p><p>一、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p><p>【实验9-5】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2 g无水硫酸铜,搅拌使其溶解,观察比较三种溶液的颜色。根据颜色判断浓稀。</p><p align="center"></p><p>结论:①对于有颜色的溶液来说,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区分溶液的浓与稀,颜色越深,溶液越浓。</p><p>②相同质量的溶剂中,所溶的溶质越多,溶液越浓。</p><p>③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越大,溶液越浓。</p><p>对于没有颜色的溶液,无法根据颜色判断溶液的浓与稀。而且有时候,仅知道溶液的浓与稀是不够的,还必须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p><p>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p><p>1.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p><p>2.表达式:</p><p>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p><p>3.说明:</p><p>(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p><p>(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化学表达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p><p>(3)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已知公式中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可通过变形公式,求出第三个量。如:</p><p>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p><p>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p><p>状元笔记</p><p>在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应注意:</p><p>(1)溶质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p><p>(2)溶液质量是该溶液中溶剂质量与全部溶解的溶质质量(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的和。</p><p>(4)若告诉溶液体积时,要换算成质量,换算公式为:</p><p>m=V,即质量=密度体积。</p><p>(5)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四者之间的关系:</p><p align="center"></p><p>【示例】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p><p>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p><p>B.100 g食盐溶液溶解有10 g食盐</p><p>C.将10 g食盐溶解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p><p>D.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p><p>解析:10%的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食盐,10 g食盐溶解于90 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100 g。</p><p>答案:A</p><p>【示例】500 g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里,含有葡萄糖_________g,含有水_________g;若从中取走250 g葡萄糖溶液,剩余溶液中含有葡萄糖_________g,含水_________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p><p>解析:500 g 10%的葡萄糖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0 g10%=50 g,溶剂质量为500 g-50 g=450 g。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取走250 g溶液后,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溶剂、溶质各为原来的一半。</p><p>答案</p><p>50 450 25 225 10%</p><p>二、溶液的稀释</p><p>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方法有:①加入溶剂,此方法遵循的等量关系是: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②加入低浓度的溶液,其等量关系为:原溶液的质量+低浓度溶液的质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低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p><p>溶液的质量可以通过溶液的体积和密度进行计算。</p><p>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cm3)溶液的密度(gcm-3)</p><p>状元笔记</p><p>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二者的体积之和,但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二者的质量之和。</p><p>【示例】将50 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到200 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p><p>解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p><p>设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p><p>则50 g20%=200 gx,解得x=5%。</p><p>需加水的质量为200 g-50 g=150 g</p><p>答案 5% 150 g</p><p>三、溶液的配制</p><p>1.用固体和水配制溶液</p><p>如用食盐和水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p><p>(1)实验步骤:</p><p>①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求出质量、液体求出体积)。</p><p>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 g5%=2.5 g</p><p>需要水的质量:50 g-2.5 g=47.5 g</p><p>需要水的体积:47.5 g1 gcm-3=47.5 mL</p><p>②称量:称量是指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p><p>用天平称出2.5 g氯化钠,用50 mL量筒量取47.5 mL水。</p><p>③溶解:将溶质和溶剂在烧杯中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p><p>将2.5 g氯化钠和47.5 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p><p>④装瓶保存: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p><p align="center"></p><p>(2)实验仪器:</p><p>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p><p>状元笔记</p><p>在做化学实验时,固体一般用天平称质量,液体一般用量筒量体积。求液体体积的公式是:体积=质量密度。注意单位的统一。</p><p>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p><p>如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 gcm-3的浓盐酸,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p><p>(1)实验步骤:</p><p>①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体积以及所需水的质量、体积。</p><p>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x</p><p>37%x=50 g5%</p><p>x=6.76 g</p><p>则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6.75 g=43.25 g</p><p>浓盐酸的体积为6.76 g1.18 gcm-35.7 mL</p><p>水的体积为43.25 g1 gcm-3=43.25 mL43.3 mL</p><p>②量取:用合适的量筒量取两种液体的体积。</p><p>用10 mL的量筒量取5.7 mL 37%的浓盐酸,用50 mL的量筒量取43.3 mL水。</p><p>③配制:将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即得要求的溶液。</p><p>将量取的浓盐酸和水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p><p>所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p><p>④装瓶保存: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p><p>3.实验注意的问题</p><p>(1)称量固体时,砝码应放在右盘,物体应放在左盘。若左右颠倒(1克以下用游码),则实际所取固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实际称量的物质的质量比要求的少了,配制的溶液变稀了。</p><p>(2)要用合适的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量取液体的体积少了;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量取液体的体积多了。</p><p>4.误差分析</p><p>(1)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p><p>①溶质的质量偏大:称量固体溶质质量偏多或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p><p>②溶剂质量偏少: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俯视液面;或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洒落。</p><p>(2)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p><p>①溶质质量偏少:称量固体溶质质量偏少;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p><p>②溶剂质量偏多: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内有残留的水。</p><p>状元笔记</p><p>天平和量筒是配制溶液时两种重要的仪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范操作,减小误差产生。</p><p>【示例】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p><p align="center"></p><p>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p><p>解析: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先称量后溶解。</p><p>答案:A</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