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2:18

北京2023~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三化学期末考试卷

<p><strong>北京市崇文中学2023~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卷</strong></p><p>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p><p>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p><p><strong>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strong></p><p>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p><p>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放置会晾干</p><p>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迹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p><p>2.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p><p>A.氖 B.锌 C.氧 D.磷</p><p>3.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p><p align="center"></p><p>A. B. C. D.</p><p>4.2023年5月17日,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疫人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当时他们正在喷洒一种“含氯消毒液”。“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 )</p><p>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p><p>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p><p>A. 铜 B. 氧气 C.金刚石 D. 氯化钠</p><p>6.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p><p align="center"></p><p>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p><p>A.硫粉 B.木炭 C.白磷 . D.铁丝</p><p>8.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是溴酸钠(NaBrO3),溴酸钠对皮肤有剌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B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4 C.+3 D.+1</p><p>9.下列试剂瓶的标签上,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p><p align="center"></p>A. B. C. D.<p>10.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p><p>A.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工业废水若无色澄清就可以直接排入河中</p><p>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储量丰富 D.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p><p>11.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及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p><p align="center"></p><p>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闻气体气味</p><p>12.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p><p>A.沉淀 B.吸附 C.过滤 D.蒸馏</p><p>13.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p><p>A.倒入石蕊溶液 B.闻气体的气味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插入燃着的木条</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width="54" height="37"><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p>点燃</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width="54" height="37"><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p>点燃</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Fe3O4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2P + 5O2 ===== P2O5</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width="54" height="37"><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p>点燃</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C.铁和硫酸反应:2Fe+3H2SO4==== Fe2 (SO4)3+3H2↑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 2H2O</p><p>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p><p>A.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6 B.新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p><p>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p><p>2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p><p align="center"></p><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p><p>C.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p><p>22.如右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p><p align="center"></p><p>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p><p>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p><p>23.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使之爆炸并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是( )</p><p>A.爆炸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B.此法能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火灾灭火问题</p><p>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爆炸掀起的沙土能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p><p>24.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p><p>A.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p><p>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p><p>25.已知某物质中含有元素M(注:M代表一种金属元素),其化学式可表示为MSO4,相对原子质量为160。则M的元素符号及MSO4中M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p><p>A.Fe 65% B.Fe 35% C.Cu 60% D.Cu 60%</p><p><strong>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strong></p><p>26.(6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p><p>(1)请你按照物质组成标准分类的方法,模仿示例,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化学式。</p><p>15.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行动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p><p>A.大量植树造林 B.大量使用塑料袋 C.回收废旧电池 D.节约用水</p><p>16.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原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p><p align="center"></p><p>1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 B.通常状况下密度略大于空气</p><p>C.在与其它物质的反应中大多表现出可燃性 D.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p><p>18.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钢是很纯的铁 B.生铁是含少量碳的铁合金</p><p>C.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D.炼铁的过程是把金属铁变成氧化铁</p><p>19.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p><p>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p><p>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p>20.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p align="center"></p><p>(2)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__。(均填字母)</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27.(5分)(1)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色,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将所得溶液通过右图A的简易净水器处理后,可得到无色溶液,由此说明活性炭可以吸附 物质。</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width="231" height="5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p>图A 图B</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2)利用右图B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p>由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p><p>28.(5分)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p><p>(1)煤是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燃料,它燃烧时产生 (填一种气体的名称或化学式)气体,该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p><p>(2)我国农村常用沼气来替代化石燃料和柴禾,沼气中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p><p>(3)人类目前所使用的最清洁的燃料是 ,由于其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还不能广泛应用。为了普及氢动力汽车,科学家仍在不懈努力。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车用制氢装置,装置中制氢气的原理为: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 反应。</p><p>29.(7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p><p>(1)在地壳里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是 。</p><p>(2)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p><p align="center"></p><p>A.铜火锅 B.铜导线 C.铜钟 D.铜钱</p><p>(3)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____________(填字母)关系最大。</p><p>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活动性</p><p>(4)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p><table class="MsoTableGri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tbody><tr><td width="189"><p>金属</p></td><td width="189"><p>铁</p></td><td width="189"><p>锰</p></td></tr><tr><td width="189"><p>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p></td><td width="189"><p>放出气泡速率缓慢</p></td><td width="189"><p>放出气泡速率较快</p></td></tr><tr><td width="189"><p>结论</p></td><td width="379" colspan="2"><p>金属活动性:铁__________(填“>”或“<”)锰</p></td></tr></tbody></table><p>除了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请你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二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写出所需药品即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p><p>(5)将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p><p>①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p><p>②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_____________的一边。</p><p>30.(6分)A、B、C、X、Y均为初中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p><p align="center"></p><p>(1)若X、Y为同种物质,且为氧气,A是 (写化学式)。</p><p>(2)若A、C为同种物质,则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为:</p><p>① ;</p><p>② 。</p><p>(3)若A、B、C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且X和Y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则C的化学式为 ,A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p>(4)若A与Y在一定条件可以直接转化为C,且A、B、C均为化合物,B、A、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递增,则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 、</p><p>(共1分)。</p><p><strong>三、实验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19分。)</strong></p><p>31.(8分)(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p><p>①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的量筒。</p><p>A.5mL B.10mL C.100mL</p><p>②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通常使用_________(填字母)。 A.镊子 B.玻璃棒 C.药匙(或纸槽)</p><p>(2)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p><p align="center"></p><p>①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p><p>②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上图中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与___________(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p><p>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所组装的上述制取氧气的装置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p><p>32.(5分)如下图A所示,取一个大烧杯,在里面装入约1/2的细沙;烧杯一边的细沙中,插入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将截取瓶底的大口饮料瓶做成简易漏斗,取三张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条,将一张干燥的和一张润湿后的纸条(润湿后仍为紫色)粘在简易漏斗的内壁,将另一张纸条润湿后,粘在简易漏斗的外壁,将漏斗插入细沙的另一边。按下列各步骤继续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width="66" height="38"><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p>CO2</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p>图A 图B 图C</p><p>(1)如图A,用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集气瓶的容积与简易漏斗内容积相当)向漏斗内慢慢倒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字母);</p><p>A.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p><p>B.漏斗外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及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p><p>C.漏斗内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和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p><p>由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p><p>(2分)。</p><p>(2)如图B所示,快速点燃两支蜡烛。</p><p>(3)如图C所示,将漏斗向上慢慢提起至下端高于烧杯口,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p><p>,根据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p><p>33.(6分)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p><p>【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p><p>【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p><p>【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p><p align="center"></p><p>图1 图2 图3</p><p>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p><table class="MsoTableGri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187"><p>实验现象</p></td><td valign="top" width="381"><p>对实验现象的解释</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187"><p>(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p><p>(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p></td><td valign="top" width="381"><p>(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p><p>(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p></td></tr></tbody></table><p>【反思与评价】</p><p>(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 。</p><p>(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p><p>(填字母)。</p><p>A.收集生成的气体</p><p>B.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p><p>C.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p><p>【拓展与迁移】</p><p>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p><p>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理由是</p><p>。</p><p><strong>四、计算题(共7分)</strong></p><p>34.(4分)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若制取0.2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是多少?</p><p>35.(3分)小强的妈妈要焙制面包,叫小强去商店买一包纯碱,小强仔细看了包装说明(如下图),并产生疑问:这包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否如说明所标注的一样,不小于98%呢?</p><p>回到学校,小强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5.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稀盐酸25 g,得到溶液质量为28.3 g(注: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p><p align="center">求:(1)生成CO2的质量;</p><p>(2)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2023~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三化学期末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