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2:18

2023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探究题汇编(三)

<p>实验探究题</p><p>1、(2023年浙江湖州,30题)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p><p>(1)他提出的问题是 。</p><p>(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 ,观察现象。</p><p>(1)袋内是什么气体?(回答合理即可)(2)通入澄清石灰水(回答合理即可)</p><p>2、(2023年浙江杭州, 30题)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是:</p><p>I、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 (SO2+H2O=H2SO3 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p><p>Ⅱ、。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p><p>4NaC1+O2十2H2SO3 ==2Na2SO4+4HC1</p><p>III.再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p><p>(1)、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p><p>(2)、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 离子和H2SO3</p><p>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p><p>(3)、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p><p>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 、加入足量的 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p><p>(1)如图</p><p>(2)氢氧根(或OH-)</p><p>(3)被测海水质量(体积)</p><p>BaCl2或Ba(N03)3或Ba(OH)2</p><p>相关链接:备战2023中考:化学的“三关注”</p><p>3、(2023年浙江杭州,31题)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p><p>(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性。</p><p>(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 后 ,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p><p>(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p><p>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 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p><p>(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p><p>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p>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p><p>⑴还原 ⑵移去酒精灯 停止通氢气 ⑶铁 ⑷</p><p>4、(2023年浙江杭州,38题)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 :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p><p>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p><p>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p><p>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p><p>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p><p>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p><p>(见下表)</p><p>请回答下列问题:</p><p>(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p><p>(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p><p>(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p><p>。</p><p>(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p><p>(5)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p><p>。</p><p>⑴</p><p>⑵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若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充满。</p><p>⑶开始一段时间内,甲瓶温度高于乙瓶(或甲瓶比乙瓶升温快),最后两瓶温度趋于一致</p><p>⑷两种气体的比热不同,瓶中气体的质量不同等</p><p>⑸该实验没有模拟地球的生态系统,实验使用了纯净的二氧化碳等</p><p>5、(2023年浙江义乌,35题)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p><p>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p><p>1、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p><p>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p><p>2、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p><p>3、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p><p>【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p><p>I. 只含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2三种。</p><p>【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p><p>A B C D</p><p>【获取事实】</p><p>(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p><p>(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p><p>装置A(试管+粉末)BC</p><p>反应前42.0克75.0克140.0克</p><p>反应后37.0克79.5克140.0克</p><p>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p><p>A.3CuSO4△===3CuO+SO3↑+2SO2↑+O2 ↑ B. 4CuSO4△===4CuO+2SO3↑+2SO2↑+O2↑</p><p>C.5CuSO4△===5CuO+SO3↑+4SO2↑+2O2 ↑ D. 6CuSO4△===6CuO+4SO3↑+2SO2↑+O2↑</p><p>SO3 (1)氧气(O2) (2)A</p><p>6、(2023年浙江宁波,31题)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p><p>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p><p>(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p><p>(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p><p>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p><p>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p><p>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p><p>④将剩余固体加人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p><p>⑴硫酸锌 ZnSO4 ⑵③</p><p>7、(2023年浙江宁波,32题)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p><p>组别时间/min铁/g活性炭/g空气湿度/%水/mL上升温度/</p><p>20230.202310.7</p><p>202320230</p><p>20230.20230</p><p>20230.20234.2</p><p>20230.202311.5</p><p>(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p><p>(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p><p>⑴铁 ⑵水</p><p>8、(2023年四川雅安,22题)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p><p>探究一: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p><p>【查阅资料】</p><p>①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p><p>②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p><p>【实验流程】</p><p>根据流程回答问题:</p><p>(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 __。</p><p>(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 ____。</p><p>(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p><p>【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探究题汇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