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1:30

2023人教版初三化学寒假作业

<p>假期来了,大家是不是特别开心呀?但是小编提醒大家:我们还是个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哦!鉴于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2023人教版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p><p>28.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p><p>(1)写出a仪器名称</p><p>(2)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以后,应当 ,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放在桌面上。</p><p>(3)实验室通常利用B、D装置的组合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p>;B、D之间需用胶皮管连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p><p>(4)通常利用E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若二氧化碳过量,会进一步与碳酸钙、水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CO3 + H2O + CO2 === Ca(HCO3)2】。若向含有Ca(OH)214.8g的澄清石灰水里缓缓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后若生成10g沉淀,则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能为 (填字母序号)</p><p>A.4.4g B.8.8g C.13.2g D.1 7.6g</p><p>29.(1)小明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80g以备实验</p><p>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p><p>②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p><p>③经检测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p><p>A.称量时,砝码端忘记垫质量相同的纸片</p><p>B.取水时,俯视读数</p><p>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p><p>(2)装瓶后,小明忘记及时贴上标签,以致和一瓶脱落标签的稀盐酸溶液混淆了。为了区分开来,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实验设计:</p><p>Ⅰ.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选择物质类别不同的试剂区分(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p><p>所选试剂 实验现象及结论</p><p>方法一</p><p>方法二</p><p>Ⅱ.物理方法:小明同学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p><p>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①~⑧每空1分,Ⅱ(2)4分,共12分)</p><p>3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p><p>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p><p>【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p><p>【猜想】猜想一:BaCl2、Ba(OH)2和HCl; 猜想二:BaCl2和Ba(OH)2;</p><p>猜想三: ① ; 猜想四:BaCl2和HCl。</p><p>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 ② 一定不成立</p><p>【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p>【进行实验】</p><p>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p><p>实验现象: ③</p><p>结论:猜想二不成立</p><p>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p><p>实验现象: ④</p><p>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p><p>【反思与拓展】</p><p>(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⑤ 。</p><p>(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⑥ (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 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⑦ 。</p><p>Ⅱ.取10g烧杯中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3.25%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p><p>(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⑧ 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p><p>(2)请计算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要有必要的解题过程)</p><p>2023人教版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优学化学网初三化学寒假作业栏目页!</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人教版初三化学寒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