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练习题精选
<p>很多同学因为假期贪玩而耽误了学习,以至于和别的同学落下了差距,因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练习题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到您!</p><p>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p><p>1. 下列生活用品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p><p>A.陶瓷杯 B.不锈钢碗 C.塑料盆 D.玻璃茶壶</p><p>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p><p>A.苹果腐烂 B. 粗盐潮解 C. 干冰升华 D. 蔗糖溶解</p><p>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p><p>A. 硅 B. 铝 C. 氧 D. 铁</p><p>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p><p>A.加热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p><p>5. 我省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p><p>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D.臭氧(O3)是一种氧化物</p><p>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p><p>A.盐酸 B.蒸馏水 C.铝合金 D.石灰石</p><p>7. 一些物质的近似pH为:泡菜3.4、苹果汁3.1、西瓜汁5.8、鸡蛋清7.6,其中酸性最强的是</p><p>A.泡菜 B.苹果汁 C.西瓜汁 D.鸡蛋清</p><p>8.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p><p>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p><p>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p><p>9.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p>A.Si元素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p><p>B.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p><p>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p><p>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p><p>10. 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p><p>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p><p>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p><p>A.H+、OH-、Na+ B.Ca2+、OH-、CO32-</p><p>C.Na+、K+、Cl- D.H+、NO3-、CO32-</p><p>12. 有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硅是氧化物 B. 干水是纯净物</p><p>C. 干水就是干冰 D. 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室温效应</p><p>13.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X</p><p>是</p><p>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p><p>14.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p><p>15.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p><p>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p><p>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p><p>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p><p>D.一定温度(t ℃)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p><p>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p><p>16.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p><p>B.三甲基一氯硅充分燃烧的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p><p>C.三甲基一氯硅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p><p>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p><p>1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p><p>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除去杂质的方法</p><p>A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p><p>BFeSO4溶液(CuSO4)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p><p>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盐酸</p><p>DO2(H2O)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p><p>18.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和稀硫酸不反应;②Z+H2SO4(稀) ZSO4+H2③X+2YNO3 2Y+X(NO3)2,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p><p>A.XZ B.ZY C.YX D.ZX</p><p>19. 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p><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p><p>B.①中反应反应为:2FeTiO3+6C+7Cl2一定条件2X+2TiCl4+6CO,则X为FeCl3</p><p>C.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p><p>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p><p>20. 下表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p><p>选 项甲乙丙转化关系图</p><p>ACCO2CO</p><p>BCaCO3Ca(OH)2CaCl2</p><p>CCuOH2OO2</p><p>DNaClNaNO3NaOH</p><p>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p><p>21.(10分)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p><p>⑴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p><p>⑵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填字母序号,下同),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p><p>⑶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其中MnO2起 ▲ 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同学们利用B和F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 ▲ 。</p><p>⑷若用右图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 ▲ (填a或b)</p><p>⑸用右图I所示的矿泉水瓶时行对比实验,可以证</p><p>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应作的对比试验是</p><p>▲ 。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p><p>新-课 -标-第- 一-网</p><p>22. (5分)电镀是金属防锈的方法之一。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标为A、B、C的三只试剂瓶,从电镀厂取来ZnSO4、CuCl2和AgNO3三种电镀液。由于忘记每瓶中装的是何种溶液,所以分别取出三种电镀液进行了探究。</p><p>根据以上实验回答:</p><p>⑴写出电镀液的名称:A瓶中 ▲ B瓶中 ▲ 。</p><p>⑵如果实验Ⅱ中将硝酸钡溶液替换为氯化钡溶液,对实验结果 ▲ (填有或无)影响。</p><p>⑶小敏同学提出只需选择一种金属单质放入上述三种电镀液中的两种,就可探究出三种电镀液中所含金属的活动性,得到大家一致认可。该金属是 ▲ 。</p><p>⑷小冬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可知,AgNO3需避光保存,否则会分解生成单质银、NO2和一种助燃的气体。该物质见光发生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 ▲ 。</p><p>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p><p>23.(6分)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p><p>A.二氧化硫 B.盐酸 C.碳酸氢钙 D.硝酸钾 E.淀粉 F.玻璃钢</p><p>⑴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⑵与溶洞形成有关的是 ▲ ;</p><p>⑶人体胃液中的酸是 ▲ ; ⑷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p><p>⑸能造成酸雨的是 ▲ ⑹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p><p>24.(9分)202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 今年的主题是水合作。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p><p>项目标准</p><p>感官指标无异味、异臭等</p><p>化学指标pH 6.5~8.5,铜1.0mgL-1,氟化物1.0mgL-1,游离氯0.3mgL-1等</p><p>⑴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 ▲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若化学指标中的 pH=8时,表明自来水呈 ▲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p><p>右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p><p>⑵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p><p>▲ 。</p><p>⑶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 ▲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p><p>⑷用液氯消毒杀菌的过程中,水中残留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p><p>▲</p><p>⑸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等。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 。NH2Cl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p><p>⑹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p><p>(其中,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p><p>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p><p>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p><p>25.(3分)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p><p>温度/℃2023202380</p><p>溶解度/gK2CO2023202320232023</p><p>KNO331.645.885.2023169</p><p>(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 ▲ (填甲或乙)</p><p>⑵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 。</p><p>⑶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p><p>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 。(填字母)</p><p>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p><p>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p><p>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p><p>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p><p>E.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p><p>26.(8分)下面是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p><p>⑴X的化学式为 ▲ 。</p><p>⑵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 。</p><p>⑶废泥的主要成份是 ▲ ,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 ▲ (写化学式)。</p><p>⑷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可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p><p>▲ 溶液</p><p>⑸某工厂化验室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滴加到20.0g盐酸中(含几滴酚酞试液,质量忽略不计),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反应。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p><p>▲▲▲(将计算过程写在答卷纸上)</p><p>27.(6分)AE是初中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是单质,B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C是红色固体,E俗称小苏打。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回答下列问题:</p><p>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p><p>B ▲ 、E ▲ ;</p><p>⑵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是 ▲ 。</p><p>⑶由C转化为A的原理在工业上常用于 ▲ 。</p><p>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p><p>28. (8分)在去年的实验操作及理论考试中,小林同学抽签选中的两道考题是:</p><p>考题Ⅰ:用给定的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p><p>小林同学按以下过程进行作答:</p><p>【进行实验】</p><p>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p><p>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A中无明显现象</p><p>B中 ▲</p><p>C中 ▲ A中物质是食盐水</p><p>B中物质是稀盐酸</p><p>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p><p>【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p><p>【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p><p>【实验与探究】</p><p>(1)小林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p><p>(2)取少量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性),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出现</p><p>] ▲ 的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没有 ▲ 。(填离子符号)</p><p>【方法与应用】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 。</p><p>考题Ⅱ:自选一种试剂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铵三种白色固体。</p><p>小林选择出了一种试剂,通过实验并观察现象,很快鉴别出了上述三种物质,该试剂是</p><p>▲ ,小林应观测的现象是 ▲ 。实验验完成后,小林将上述物质倒入实验室废液缸中,立刻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其原因是 ▲ 。</p><p>为了不让自己落后,为了增加自己的自信,我们就从这篇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练习题精选开始行动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