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0:45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p>【摘要】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p><p>一、教学目标</p><p>(一)知识与技能目标</p><p>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p><p>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p><p>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p><p>(二)过程与方法目标</p><p>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p><p>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p><p>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p><p>(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p><p>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p><p>二、重点,难点</p><p>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p><p>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p><p>三、教学过程</p><p>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p><p>一、情景设置,学生观察:</p><p>让学生回忆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演示一组实验情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p><p>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p><p>回答上述情景是发生的是化学变化</p><p>课上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所知。</p><p>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p><p>二、提出问题</p><p>鼓励同学们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对刚才举出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p><p>三、猜想与假设 回答两种可能:</p><p>1、有。</p><p>2、无。</p><p>调动了学生大胆质疑并阐明自己观点,教师适时激励评价,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p><p>四、制定方案</p><p>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p><p>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p><p>五、分析实验数据,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p><p>设问:分析数据,从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p><p>初步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突出重点。 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p><p>六、反思</p><p>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适应呢?</p><p>实验一: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p>实验二: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p>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p><p>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讨论。</p><p>质量守恒定律 再次激发学生对定律的思索,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体会知识,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p><p>七、解释说明</p><p>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p><p>教师先演示过氧化氢制氧气动画课件。提问:如果从微观的角度来观察这一反应,哪些粒子没有改变,哪些发生了改变呢?</p><p>教师适当点拨,突破难点。</p><p>学生观看动画、讨论、归纳小结。</p><p>不变:原子种类</p><p>原子数目</p><p>原子质量</p><p>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通过师生问答等形式,使互动交流达到高潮,使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决,使知识得到构建。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艰涩难懂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p><p>八、联系实际、学以致用</p><p>1、解释一些化学现象:课本讨论</p><p>2、推断某些物质的组成元素</p><p>3、推断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见导学单习题) 培养学生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练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p><p>九、布置作业:《分层导学》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P50~51内容。</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