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30:31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练习题:实验基础

<p>下面是编辑老师整理的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练习题:实验基础,希望对您高考复习有所帮助.</p><p>1(16分)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p><p>(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 = ________________.</p><p>(2)反应Cl2+Na2SO3+2 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p><p>(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p><p>①提出合理假设</p><p>假设1:只存在SO32-</p><p>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p><p>假设3:_____________</p><p>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1H2SO4、1moLL-1NaOH、0.01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p><p>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p><p>步骤3:</p><p>1.(16分)</p><p>(1) Na2SO3+H2O (2) Na2SO3 (3) ①只存在ClO- ②</p><p>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2:溶液A试管中滴加1~2滴0.01 0.01molL-1KMnO4溶液 (1)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p><p>(2)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成立 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淀粉-KI溶液 (1)若溶液变蓝色,则假设3成立</p><p>(1)若溶液不变蓝色,结合步骤2中的(2),则假设2成立</p><p>2.(17分)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2.5、3.9和5.6。</p><p>(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p><p>。</p><p>(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p><p>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p><p>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p><p>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p><p>步骤4:</p><p>(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p><p>①配制250ml 约0.1molL-1Ba(OH)28H2O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 ,将溶液转入 ,洗涤,定容,摇匀。</p><p>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0.05、0.2023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p><p>③ 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 (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p><p>室温下, (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p><p>(1)Ba(OH)28H2O与CO2作用转化为BaCO3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p><p>(2)步骤2:预期现象和结论: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Ba2+。</p><p>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带塞导气管塞紧试管,把导气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p><p>预期现象和结论:试管中有气泡生成,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步骤2说明沉淀是BaCO3 。</p><p>步骤4:取滤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其pH值。</p><p>预期现象和结论:pH9.6,说明Ba(OH)2。</p><p>(3)①溶解250ml容量瓶 ②0.2023 ③ 250 x 103 x 0.2023V x 315 x 100% / 50w</p><p>(4)不能</p><p>苯甲酸广泛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p><p>CH3 + 2KMnO4 COOK + KOH + 2MnO2 + H2O</p><p>COOK + HCl COOH + KCl</p><p>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p><p>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 g和6.9 g;纯净固体有机物都有固定熔点。</p><p>(1)操作Ⅰ为 ,操作Ⅱ为 。</p><p>(2)无色液体A是 ,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 ,现象是</p><p>。</p><p>(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p><p>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Cl ③ 干燥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2023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 ,计算结果为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p><p>2.(17分)</p><p>(1)分液,蒸馏</p><p>(2)甲苯,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p><p>(3)</p><p>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 冷却、过滤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有Cl- ③ 干燥白色晶体, 加热使其融化,测其熔点; 熔点为122.4℃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 (2.20234)/1.22]96%</p><p>3.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p><p>(1)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p><p>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 。</p><p>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p><p>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p><p>(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p><p>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p><p>完成原电池的甲装置示意图(见图15),并作相应标注。</p><p>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p><p>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p><p>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其原因是 。</p><p>(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 作阳极。</p><p>33.()C;Cl2、HClO和ClO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NaBr溶液,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橙色</p><p>()(装置图如);电极逐渐溶解;甲;可以避免活泼金属如Zn和CuSO4的接触,从而提供稳定电流(3)Zn</p><p>4.(17分)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p><p>(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p><p>①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p><p>②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p><p>③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图20的装置示意图。</p><p>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p><p>物理量</p><p>V/mL 1 a 2 a</p><p>(2)利用图21(a)和21(b)中的信息,按图21(c)装置(连能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1) ①</p><p>② 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或者相同时间所收集氧气的体积</p><p>③ (测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或</p><p>(测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p><p>④</p><p>物理量</p><p>实验序号 V/mL V/mL V/mL V /mL</p><p>时间/s</p><p>1 a b c e d 2 a c b e f 或</p><p>物理量</p><p>实验序号 V/mL V/mL V/mL 时间/s</p><p>V /mL</p><p>1 a b c e d 2 a c b e f</p><p>(2)深 从图a知H2O2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从图b也知2NO2N2O4 反应为放热反应,B瓶中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快,相同时间内放热多,因此B瓶所处温度高,2NO2N2O4 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大,颜色深</p><p>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练习题:实验基础是由编辑老师整理的高考复习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信息查找请关注优学化学网高考频道!</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练习题: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