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学案
<p>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新泰实验中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学案,分享给大家。</p><p>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p><p>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p><p>教师寄语: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p><p>学习目标:</p><p>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其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法、催化剂</p><p>2、通过观察与实验,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p><p>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p><p>学习重难点:</p><p>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催化剂概念的理解</p><p>预习导学</p><p>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面习题。</p><p>1. 催化剂: 。</p><p>2、检验某一气体是否为氧气方法是</p><p>3、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p><p>4、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用什么装置、经过哪些步骤,什么方法收集?</p><p>课堂展示:</p><p>知识点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p><p>实验探究一:</p><p>1、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p><p>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ml~5ml的过氧化氢溶液</p><p>加入物质 操作 现象</p><p>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p><p>B 少量二氧化锰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p><p>C 几块沸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p><p>通过实验总结</p><p>你认为最适合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做法是 、反应原理 。</p><p>2、催化剂: 。</p><p>注意:</p><p>○1改变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加快。</p><p>○2MnO2不是专用催化剂。</p><p>○3催化剂不能增多或减小生成物的质量。</p><p>○4对于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反应不能发生,只是反应速率较小。</p><p>○5催化剂要纯净以免影响催化效果或引起事故。</p><p>实验探究二、制取并收集氧气</p><p>1、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在方框内画出)</p><p>2、实验操作步骤(H2O2分解为例)</p><p>○1 ;○2 ;○3 ;○4 。</p><p>3、收集方法:</p><p>a、排水集气法(原因 );b、向上排空气法(原因 )。</p><p>4、检验方法: 。</p><p>5、验满方法:</p><p>a、用排水集气法时,如果 ,证明瓶中没有水,即已集满;</p><p>b、用向上排空气法时,用 ,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p><p>6、放置方法:盖玻璃片并正放(依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p><p>知识点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p><p>(1)氧气的物理性质</p><p>氧气是一种 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 , 溶于水。在10l kPa,-183℃时变成淡蓝色液体,-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p><p>(2)氧气的化学性质</p><p>反应物的名称 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p><p>木炭</p><p>硫</p><p>红磷(磷)</p><p>铁</p><p>镁</p><p>石蜡(主要含碳、氢元素)</p><p>部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对比:</p><p>由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 ,甚至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能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一定条件下,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热量。</p><p>氧化反应: 。</p><p>拓展反思:</p><p>○1氧气有助燃性,而不是有可燃性。</p><p>○2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特别是火焰的颜色)是中考常考考点。</p><p>○3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烟、雾</p><p>火焰是可燃性气体或易气化的固、液体物质燃烧时的特征,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酒精、汽油、石蜡、木材、硫等物质燃烧均能形成火焰;铁、铝、木炭等物质,他们的沸点高,难气化,燃烧时只能发光,不能形成火焰。</p><p>烟是可燃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悬浮于空间而形成的。如红磷燃烧生成细小的五氧化二磷颗粒,形成白烟。</p><p>雾是小液滴分散悬浮与空间形成的。如打开浓盐酸瓶可见白雾,是由于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液滴的缘故。</p><p>○4加热、高温、点燃与燃烧的区别</p><p>加热、高温、点燃是反应条件,一般认为加热不超过500℃,通常用酒精灯作热源。高温在700℃以上,实验室通常用酒精喷灯作热源。点燃的目的是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燃烧是发热发光的剧烈反应现象,不是条件。故写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写点燃,而不写燃烧。</p><p>归纳总结:</p><p>1. 制取氧气的方法:</p><p>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p><p>制取装置:固液常温型</p><p>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p><p>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p><p>2. 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据反应物、生成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检验方法) ;</p><p>3. 催化剂概念(强调一变两不变)。</p><p>当堂达标:</p><p>1、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药品是( )。</p><p>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B.过氧化氢溶液</p><p>C.过氧化氢溶液和碎瓷片 D.二氧化锰</p><p>2、某气体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 )。</p><p>A、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p><p>C、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p><p>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p><p>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p><p>4、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p><p>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p><p>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p><p>D.催化剂在任何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参与反应</p><p>5、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p><p>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p><p>6、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p><p>B、相同条件下,氧气比同体积的空气稍重</p><p>C、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p><p>D、在通常情况下氧气与氮气不反应</p><p>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p><p>B、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p><p>C、用过氧化剂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p><p>D、凡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p><p>8、下图为小强同学制取氧气的装置。写出标号所指仪器名称并找出小强没有制得氧气的原因。</p><p>(1)仪器名称:</p><p>A , B ,C , D 。</p><p>(2)原因: 。</p><p>9、(1)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无色气体吗?</p><p>(2)仔细观察一个完好的灯泡,你会发现灯泡内玻璃柱或支持钨丝的金属上有一点红色物质,它是红磷。只要看到使用过的灯泡内有这点红色物质存在,就可基本断定灯泡没有漏气,这是为什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