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29:15

《溶解度》教案设计

<p>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溶解度的教案设计,分享给大家。</p><p>课 题</p><p>第九单元溶液</p><p>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p><p>课 型</p><p>新 授</p><p>教学媒体</p><p>多媒体、实验器材</p><p>教学目标</p><p>知识技能</p><p>1、 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得相关信息。</p><p>2、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曲线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p><p>过程方法</p><p>初步学习运用数据、表格、图像等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p><p>情感态度</p><p>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p><p>教学重点</p><p>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p><p>教学难点</p><p>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p><p>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p><p>学生活动</p><p>设计意图</p><p>复习导入:展示关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的习题。</p><p>情境激疑:前面我们已经做过氯化钠和硝酸钾溶于水的实验,如果让你比较氯化钠和氯酸钾哪种物质的溶解性强,你将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p><p>结合以下情境问题,设计实验方案。</p><p>展示设问:</p><p>1、用一杯水溶解食盐和用一大盆水来溶解蔗糖,是否具有可比性?</p><p>2、 用热水溶解食盐和用相同量冷水溶解蔗糖,情况会怎样?是否有可比性?</p><p>3、 用相同温度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一个达到饱和状态,一个没有,情况会怎样?</p><p>4、用相同温度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均达到达到饱和状态,却未记录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是否能比较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p><p>建立概念:</p><p>过渡:同学们的设计非常科学合理,相关学者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测出不同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把这些数值称为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p><p>板书 :一、固体物质溶解度</p><p>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p><p>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p><p>【探究活动1】</p><p>1、小组讨论设计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性大小的实验方案。</p><p>2、思考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p><p>3、达成共识:要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需满足:在同一温度下,溶剂的量相同,达到饱和状态,记录并比较所溶解溶质的质量。</p><p>读概念,体会涵义。</p><p>学生活动</p><p>复习旧知,为新课做知识铺垫。</p><p>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体会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p><p>通过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分析明确分别从几个方面考虑。</p><p>设计意图</p><p>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引导学生分析:</p><p>1、得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克溶剂(人为规定)、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p><p>2、提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什么?</p><p>3、分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p><p>4、 补充教材36页 资料</p><p>提问:完全不溶的物质存在吗?结合教材p37-38资料。</p><p>深化理解:讲述: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p><p>过渡引出:通过教材36页表9-1,引出溶解度曲线。</p><p>1、 绘制溶解度曲线。</p><p>2、 绘制的曲线有什么特点?指出氢氧化钙的特殊性。</p><p>3、 查处几种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p><p>4、 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分析提纯方法:</p><p>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其结晶。达到提纯的目的。</p><p>②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办法得到这种晶体,海水晒盐就是利用此原理。</p><p>巩固练习:投影展示(溶解度曲线的练习)</p><p>过渡:以上我们对固体物质溶解度进行了学习,你能举出气体物质溶于水的实例吗?</p><p>引发讨论:</p><p>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气体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与什么有关?</p><p>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p><p>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同时理解溶解度的含义。</p><p>思考并回答。</p><p>分析得出:</p><p>温度 溶质 溶剂 溶液</p><p>20℃ 36 :100 :136</p><p>阅读资料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p><p>溶解度 --0.01g---1g---10g---</p><p>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p><p>结合教材中的资料,了解银器皿盛放食品不腐败的原因,树立辩证地观点: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p><p>理解。</p><p>【活动探究2】1、结合表9-1分组绘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p><p>2、大多数少数极少数</p><p>3、按要求查出(每点的含义)</p><p>4、</p><p>①交点的含义;</p><p>②可以通过曲线确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以对一些物质分离。</p><p>理解海水晒盐过程。</p><p>完成练习。</p><p>举例。</p><p>【探究活动3】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气体溶解度与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溶</p><p>学生活动</p><p>通过对概念的详细分析,使学生对溶解度的概念和含义真正理解。</p><p>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p><p>树立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辩证的观点。</p><p>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p><p>通过海水晒盐将生活实际与所学理论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p><p>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p><p>设计意图</p><p>3、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烧开水是随着水温升高不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p><p>得出结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p><p>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气体溶解度是怎样规定的。</p><p>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投影展示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内容和四要素,并与气体溶解度简单比较。</p><p>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p><p>1、60℃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C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55:50 。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p><p>2、有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此回答问题(1)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p><p>(2)t2℃时30克a物质加入5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_ .</p><p>(3)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图略</p><p>解度越大,反之越小。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反之越小。</p><p>学习气体溶解度的规定。并与固体溶解度对比学习。</p><p>完成练习。</p><p>体会对比的学习方法。</p><p>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p><p>板书设计</p><p>课题2 溶解度</p><p>一、固体溶解度</p><p>1、定义:一定温度,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p><p>2、溶解度曲线及含义</p><p>(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点所对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p><p>(2)交点的含义:表示交点所对应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相同。</p><p>(3)趋势: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越大。</p><p>(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常用降温结晶法提纯。</p><p>(5)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不大的物质常用蒸发结晶法提纯。</p><p>二、气体溶解度</p><p>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溶解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