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29:15

碳酸钙-教案设计

<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了解在自然界的存在及用途,碳酸盐的鉴别法。</p><p>2.掌握酸式碳酸盐与正盐间的转化关系。</p><p>教学重点</p><p>碳酸盐(碳酸根)的鉴定法。</p><p>教学难点</p><p>不溶的与可溶的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变。</p><p>课的类型:综合课</p><p>教学过程</p><p>1.复习提问</p><p>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p><p>注:*不要求。</p><p>①C+O2(充足) CO2</p><p>*②2Mg+CO2 2MgO+C(老师写)</p><p>③2CO+O2 2CO2</p><p>④CO2+C 2CO</p><p>⑤CO2+H2O H2CO3</p><p>⑥H2CO3 CO2+H2O</p><p>⑦CO2+Ca(OH)2 CaCO3+H2O</p><p>⑧CaCO3+2HCl=CaCl2+CO2+H2O或CaCO3 CaO+CO2</p><p>2.引入新课(教师说明小测验正确答案后)教师总结出CO2与CaCO3之间的互变关系:</p><p>(1)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不仅限于大理石、石灰石,也不限于CaCO3。凡是碳酸盐(金属原子与碳酸根的化合物),像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镁(MgCO3)等。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p><p>跟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是鉴定碳酸根的最简便的方法。地质工作者背包中经常装着一小瓶盐酸,就是用来作石灰岩的初步鉴定的。</p><p>(2)酸式碳酸盐</p><p>〔提问〕云水洞的石笋、石柱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总结:这些大自然的奇迹和水壶里水垢的形成过程(反应)相似,都是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Ca(HCO3)2〕经过酷暑或煮沸(加热)生成不溶性的缘故。</p><p>结合这一组反应让学生解释以下现象,教师及时评定。纠正错误。</p><p>①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p><p>②继续通二氧化碳,又变澄清。</p><p>③将已经变澄清的溶液加热,溶液又变浑浊。</p><p>传看标本:</p><p>出示几种常见的碳酸盐的标本盒,让学生传阅,然后教师总结并写出板书:</p><p>(板书)</p><p>(二)在自然界的存在。</p><p>(1)大理石 人大会堂建筑材料;</p><p>(2)石灰石 建筑石料 制水泥 烧生石灰;</p><p>(3)白垩:粉刷墙壁。</p><p>3.巩固提问</p><p>〔演示〕(1)取鸡蛋壳一块,水壶里的水垢一块,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许盐酸,观察现象并解释,可以让学生做并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二者主要成分都是,遇盐酸都冒气泡。(2)两支试管里分别盛着无色透明溶液,一种是食盐水,另一种是碳酸氢钙溶液,请同学用两种办法鉴别出来。</p><p>这两种方法是:①加热后冒气泡溶液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钙溶液,没有现象的一种是食盐水。②分别加入几滴盐酸,冒气泡的是碳酸氢钙溶液,没有现象的是食盐水。</p><p>4.课堂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p><p>①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p><p>②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又变清,把澄清溶液分为两份,在第一份中加浓盐酸;</p><p>③第二份放在酒精灯上加热;</p><p>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p><p>5.作业 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碳酸钙-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