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高考理综化学题详解:大题数量下降
<p>一、题型、分值分析——大题数量下降至十道</p><p>今年的大题数变为十道,将原有的四、五、六三个大题合并为两个大题,各12分,共24分,这个变化在之前的模考题中已经体现,所以考生并不陌生,且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氧化还原、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四个方面。近三年题型见下表:</p><table><tbody><tr><td><br />2023</td><td>2023</td><td>2023</td><td></td></tr><tr><td>第1大题</td><td>单项选择<p>(2,×5=10分)</p></td><td>单项选择<p>(2,×5=10分)</p></td><td>单项选择<p>(2,×5=10分)</p></td></tr><tr><td>第2大题</td><td>单项选择<p>(3,×12=36分)</p></td><td>单项选择<p>(3,×12=36分)</p></td><td>单项选择<p>(3,×12=36分)</p></td></tr><tr><td>第3大题</td><td>不定项选择<p>(4,×5=20分)</p></td><td>不定项选择<p>(4,×5=20分)</p></td><td>不定项选择<p>(4,×5=20分)</p></td></tr><tr><td>第4大题</td><td>综合分析题(8分)<p>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td><td>综合分析题(8分)<p>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td><td>综合分析题(12分)<p>以合成氨厂“铜洗”操作为背景</p></td></tr><tr><td>第5大题</td><td>综合分析题(8分)<p>氧化还原</p></td><td>综合分析题(8分)<p>工业制溴</p></td><td>综合分析题(12分)<p>以H2S为知识背景</p></td></tr><tr><td>第6大题</td><td>综合分析题(8分)<p>反应速率与平衡</p></td><td>综合分析题(8分)<p>反应速率与平衡</p></td><td>实验题(12分)<p>以侯氏制碱法为背景</p></td></tr><tr><td>第7大题</td><td>实验题(12分)<p>碱式碳酸铜制备相关</p></td><td>实验题(12分)<p>溴化钙制备相关</p></td><td>实验题(12分)<p>氯乙烷的制备</p></td></tr><tr><td>第8大题</td><td>实验题(12分)<p>碳酸氢铵相关</p></td><td>实验题(12分)<p>二氧化硫相关</p></td><td>有机综合(10分)</td></tr><tr><td>第9大题</td><td>有机综合(8分)</td><td>有机综合(10分)</td><td>有机综合(12分)</td></tr><tr><td>第10大题</td><td>有机综合(12分)</td><td>有机综合(12分)</td><td>计算(14分)</td></tr><tr><td>第11大题</td><td>计算(16分)</td><td>计算(14分)</td><td></td></tr></tbody></table><p>二、试卷特点分析———选材实用、立足基础、 体现能力</p><p>1、选择题</p><p>今年选择题内容上:包括了5大基本原理,常见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内容覆盖完整。较2023年试题来看,题干表述清晰,学生能够比较明确所考察的化学知识,但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例如多选题中:“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滴加HCl的离子方程式”,不少学生表示题干熟悉,却无从下手,体现了近年来化学更注重过程思考的命题趋势。</p><p>2、简答题(第4~7大题)</p><p>今年是首次题型改革的第一年。试题背景新颖:</p><p>第4大题:以合成氨厂“铜洗”操作作为试题背景。考查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等知识,立足于基本原理,利用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工业生产问题。</p><p>第5大题:以高中常见H2S为知识背景,探究其与KMnO4溶液、空气的反应。考查氧化还原配平,元素化合物和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难度不高,但是知识综合性强。</p><p>第6大题:以侯氏制碱法为背景的实验题(知识背景与核心考点与2023年第26A题几乎完全一致),难度不高。</p><p>第7大题:有机物(氯乙烷)的制备,结合Cl2的性质等,考查制备过程中的装置、操作。</p><p>3、有机题(第8~9大题)</p><p>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有机推断,一改往年2道有机推断的趋势和方向,今年第一题是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更像是有机实验题),第二题是有机推断。</p><p>第8大题:有机物分离提纯,本身所考察知识就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上所涉及的物质包括:苯胺、苯甲酸等冷门物质,不少学生摸不着头脑,答题难免出现纰漏。当然试题的出发点更希望是联系大学和化工实际,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试题创新,会给高三的常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p><p>第9大题:有机推断,难度很小。没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没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得不说,今年有机推断题是历年最简单的试题了。但是能否作为长期的趋势,仍然是一个问号。</p><p>4、计算题</p><p>今年整个试卷的计算难度,继续维持了稳中有降的趋势。考查了包括:溶液溶解度计算、混合气体体积分数计算等常见的计算模型,难度总体不高。</p><p>三、难度和区分度分析———整体上难度有所降低</p><p>从选择题和大题综合来看,试卷整体难度较2023有所下降,比2023年基本持平。但今年的大题,在一些细节的深入考察中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我们预计,化学的平均分数和去年会略有上升,但高分段的区分度还是能体现出来。</p><table><tbody><tr><td><br />人数</td><td>平均分</td><td>示范校</td><td>非示范校</td><td>历届生</td><td>最高分</td><td>最低分</td><td></td></tr><tr><td>13年</td><td>20236</td><td>95.60</td><td>108.59</td><td>88.34</td><td>76.53</td><td>149</td><td>13</td></tr><tr><td>12年</td><td>20235</td><td>102.64</td><td>111.53</td><td>97.29</td><td>87.52</td><td>147</td><td>12</td></tr><tr><td>11年</td><td>20234</td><td>99.63</td><td>110.4</td><td>94.37</td><td>86.47</td><td>148</td><td>9</td></tr><tr><td>10年</td><td>20233</td><td>98.70</td><td>109.64</td><td>93.92</td><td>82.94</td><td>146</td><td>9</td></tr><tr><td>09年</td><td>20232</td><td>103.17</td><td>116.8</td><td>97.81</td><td>88.78</td><td>140</td><td>17</td></tr></tbody></table><p>四、对2023年高考的启示——稳中求变</p><p>2023年和2023年的高考化学卷将成为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两份,这或许多了一丝纪念的味道,也许有人认为最后一次很可能很简单或很难,但高考作为选拨性考试,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稳定性,所以2023年高考还是遵循着稳中求变的总体思想。对于新一届的高三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注意以下几点:</p><p>1、把握住主干知识、基本方法不动摇</p><p>试题考查的知识仍然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以及实验探究。例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把握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这根主线。</p><p>2、重视教材,吃透教材,精做历年上海高考卷,选做适量模拟卷</p><p>13年高考题中有8个小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中,后期复习要多翻教材,不要让教材成为毕业后的“新书”。精做高考卷是从“做题”到“研题”的过程,建议学生要做近10年的上海高考题,一定要落实到题目的考点、设问的方式及题目内在逻辑,多想、多思、多对比、多总结。将平时做题的心得记在笔记本上,便于总结和考前复习。</p><p>3、重视信息给予题,适当关注课外知识</p><p>关注一些题目或课外读物中遇到有用的价值信息,比如遇到有机综合题中一些常见特殊的反应时,关注反应条件和断键与成键的位置,这样之后出现类似的反应,大家会感觉比较亲切,有助于做题的效率提升。</p><p>4、注重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p><p>化学阅卷“按点给分”,一个问题可能对应一个或几个考查点,考生在平时答题时,不仅仅要会做、有思路,还需要答题时要“科学、规范、正确、简洁”,文字题回答得好,能够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等。学明白,更要会说明白。</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