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28:24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p>【学习目标】</p><p>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p><p>2.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够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p><p>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p><p>【知识梳理】</p><p>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p><p>1.概念:</p><p>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p><p>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p><p>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和放热、吸热。</p><p>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p><p>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的过程。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p><p>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p><p>1.概念:</p><p>物理性质:物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p><p>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p><p>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的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p><p>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p><p>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p><p>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是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是化学性质。</p><p>四、 实验总结:</p><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style="width:133px;height:52px;"><p><strong>变化前的物质</strong></p></td><td style="width:174px;height:52px;"><p><strong>变化时发生的现象</strong></p></td><td style="width:115px;height:52px;"><p><strong>变化后的物质</strong></p></td><td style="width:104px;height:52px;"><p><strong>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strong></p></td></tr><tr><td style="width:133px;height:27px;"><p>液态的水</p></td><td style="width:174px;height:27px;"><p>有气体生成</p></td><td style="width:115px;height:27px;"><p>液态的水</p></td><td style="width:104px;height:27px;"><p>无新物质生成</p></td></tr><tr><td style="width:133px;height:27px;"><p>块状胆矾</p></td><td style="width:174px;height:27px;"><p>蓝色块状固体变蓝色粉末</p></td><td style="width:115px;height:27px;"><p>粉末状的胆矾</p></td><td style="width:104px;height:27px;"><p>无新物质生成</p></td></tr><tr><td style="width:133px;height:37px;"><p>蓝色的硫酸铜溶液</p></td><td style="width:174px;height:37px;"><p>产生蓝色沉淀</p></td><td style="width:115px;height:37px;"><p>蓝色的氢氧化铜</p></td><td style="width:104px;height:37px;"><p>有新物质生成</p></td></tr><tr><td style="width:133px;height:30px;"><p>颗粒状的大理石</p></td><td style="width:174px;height:30px;"><p>有气体生成</p></td><td style="width:115px;height:30px;"><p>二氧化碳气体</p></td><td style="width:104px;height:30px;"><p>有新物质生成</p></td></tr></tbody></table><p>辨析:</p><p>1.“其他物质”是指与原物质不同(组成、成分不同)的物质。</p><p>2.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p><p>不一定。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p><p>【典例精析】</p><p>例1.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p><p>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p><p>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p><p>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p><p>E.木棒受力折断 F.矿石粉碎</p><p>例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p><p>A.发光、放热 B.有气体或沉淀生成</p><p>C.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D.有其他物质生成</p><p>例3.关于氧气有以下描述</p><p>①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p><p>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p><p>③点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p><p>④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p><p>⑤生成了四氧化三铁</p><p>⑥氧气可用于医疗、炼钢</p><p>请选择适当序号填空:上述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结论; 是用途。</p><p>【基础练习】</p><p>一、选择题</p><p>1.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p><p>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D.大浪淘沙</p><p>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p><p>A. 状态、熔点 B. 硬度、密度 C.溶解性、可燃性 D. 导电性、挥发性</p><p>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p><p>A. 白色固体 B. 调味品 C. 易溶于水 D.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p><p>4.“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p><p>A. 硬度较小 B. 密度较大 C. 导电性好 D. 化学性质稳定</p><p>二、填空题</p><p>1.下列现象: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可以燃烧;③蜡烛熔化;④木炭是灰黑色固体; ⑤矿石粉碎;⑥蜡烛能燃烧;⑦蜡烛受热可以熔化;⑧蜡烛燃烧。</p><p>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p><p>2. 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p><p>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一种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p><p>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p><p>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p><p>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p><p>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能力提升】</p><p>1.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p><p>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p><p>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p><p>A.化学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p><p>C. 物理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p><p>3.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p><p>A.颜色 B. 状态 C. 硬度 D. 可燃性</p><p>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p><p>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p><p>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p><p>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p><p>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p><p>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p><p>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p><p>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p><p>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p><p>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p>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p><p>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p><p>6.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温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p><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style="width:102px;height:28px;"><p>物质名称</p></td><td style="width:92px;height:28px;"><p>乙烷</p></td><td style="width:81px;height:28px;"><p>丙烷</p></td><td style="width:81px;height:28px;"><p>丁烷</p></td><td style="width:65px;height:28px;"><p>戊烷</p></td><td style="width:81px;height:28px;"><p>已烷</p></td></tr><tr><td style="width:102px;height:26px;"><p>沸点</p></td><td style="width:92px;height:26px;"><p>-088.6</p></td><td style="width:81px;height:26px;"><p>-42.2</p></td><td style="width:81px;height:26px;"><p>-0.5</p></td><td style="width:65px;height:26px;"><p>36.1</p></td><td style="width:81px;height:26px;"><p>69.2</p></td></tr></tbody></table><p>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p><p>A.乙烷、丙烷和丁烷B.乙烷和丙烷 C.戊烷和己烷 D.只有乙烷</p><p>二、填空题</p><p>1. 写出鉴别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的方法.</p><p>(1)铜片和铁片 ;</p><p>(2)食盐谁水和水 ;</p><p>(3)水和酒精 。</p><p>2.一个玻璃杯和一盆水,甲同学说玻璃杯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乙同学说玻璃杯不是空的,里面有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玻璃杯中有物质而不是空的。</p><p>【链接中考】</p><p>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p><center></center><p> </p><p>A.水结成冰 B.纸张燃烧 C. 玻璃破碎 D .汽油挥发</p><center></center><p> </p><p>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p><p>A.电解水 B.钢铁生锈 C.木材燃烧 D.玻璃破碎</p><p>3.“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p><p>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p><p>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p><p>参考答案</p><p>【典例精析】</p><p>例1.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A是性质的描述,“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化学变化,因此A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属于物理性质,BD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物理性质。C描述的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E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F中的矿石粉碎是物质大小的改变,均属物理变化。</p><p>答案:EF 、C、BD、A。</p><p>例2.解析:化学变化指的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因此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而颜色改变、发光、发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是发生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p><p>答案:D。</p><p>例3. 解析:性质、变化的区别。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结论指生成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p><p>答案:①、②、③、④、⑤、⑥。</p><p>【基础练习】</p><p>一、选择题</p><p>1.C;2.C;3.D;4.D;</p><p>二、填空题</p><p>1.④⑦;②⑥;③⑤;①⑧。</p><p>2.①②③④⑤ ;⑥⑦。</p><p>【能力提升】</p><p>一、选择题</p><p>1.B;2.B;3.D;4.B;5.C;6.C;</p><p>二、填空题</p><p>1.(1)可通过①观察颜色、②比较硬度等方法鉴别</p><p>(2)①尝味道②蒸干看有无固体析出③比较密度等</p><p>(3)①闻味②看有无挥发性③看有无可燃性等</p><p>2.将玻璃杯倒扣在水中,如水能充满玻璃杯证明玻璃杯是空的;反之,说明玻璃杯中有物质。</p><p>【链接中考】</p><p>1.B;2.D;3.C</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