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及测试
<p>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p><p>(一)概念</p><p>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例: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小麦加工成面粉、水的三态变化、石蜡熔化、食盐溶解在水中、灯泡、电炉丝通电发光、发热。以上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p><p>2、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例:燃烧、铁生锈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现象:会伴随产生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有这些现象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p><p>(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物理变化,不一定引起生化学变化。</p><p>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p><p>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p><p>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酸碱性、活动性等。</p><p>3、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p><p>化学性质常用“易、会、能”等词来描述</p><p>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或需要仪器测定。但一定不能有新物质生成</p><p>4、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p><p>三、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保存和取用</p><p>1.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或滴瓶)中。</p><p>2.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2)节约原则:如果未指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中。</p><p>3.固体药品的取用</p><p>(1)往试管中装入粉末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时,一般使用药匙或纸槽,倾斜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不沾在管口和管壁上。(2)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者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使用镊子夹取,先平放容器,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让药品缓缓地滑入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p><p>(3)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用托盘天平。①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②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对于易吸水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表面皿、小烧杯)里称量。③称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p><p>4.液体药品的取用</p><p>(1)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以防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来腐蚀标签。取完后应立即盖紧瓶塞,标签向外并将试剂瓶放回原处。</p><p>(2)滴加法:取用少量液体时常用胶头滴管。向容器中滴加试剂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滴液后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不能平放或倒持,防止药品腐蚀胶头,用后要立即清洗后放入一洗净的小烧杯或小试管中。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用完不必清洗)。</p><p>(3)蘸取法:取用极少量的液体时用玻璃棒蘸取。</p><p>(4)量取法: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量取。读数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p><p>四、物质的加热</p><p>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做到“两查”和“三不”,即一查灯芯,二查酒精量(酒精灯容积的(1/2—2/3)。三不指一不给燃着的酒精灯加酒精;二不相互对火;三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p><p>2、加热仪器的选择: 给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p><p>给固体加热可以用:试管、蒸发皿</p><p>3、加热的操作:</p><p>(1)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外焰温度最高。</p><p>(2)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对着固体药品的地方加热。</p><p>(3)液体加热,先预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要与桌面成45°角,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p><p>4、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1)外壁不能有水,(2)容器不要接触灯芯,(3)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放在实验台上。</p><p>五、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 (一光,二热,三生成)</p><p>例:镁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大量的热,3、生成白色粉末状的固体。</p><p>六、燃烧、加热与点燃的区别</p><p>1、加热是指用热源(酒精灯)使反应物温度升高、反应进行。</p><p>2、点燃指反应开始时引燃,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物质引燃后可去掉热源,可燃物在点燃后发生的反应是放热放应。</p><p>3、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描述的是一种现象,</p><p>区别:</p><p>1、加热和燃烧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条件使用,而燃烧是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反应条件。</p><p>2、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点燃时的温度不一定比加热时的温度高。</p><p>3、如果反应需要在不断地提供热能中进行,这是就需要以加热为条件。</p><p>七、应当掌握的常识</p><p>1、镁是一种银白色固体金属,质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p><p>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点燃</p><p>镁+氧气 → 氧化镁</p><p>2.铜在空气中加热,红色逐渐变为褐色 。</p><p>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加热</p><p>铜+氧气 → 氧化铜</p><p>3、长长见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也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但它与煤油不发生反应。因此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防止氧化,且不可保存在水中。但是白磷可保存在水中。</p><p>钠与水的反应式为: 钠+水 → 氢氧化钠+氢气</p><p>八、科学探究的步骤</p><p>观察与问题 假设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拓展与迁移</p><p>总结:化学课学习内容是: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p><p>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测试题</p><p>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p><p>2.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p><p>A. 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p><p>B.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p><p>3.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p><p>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在水槽中 C.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D.倒回原试剂瓶中</p><p>4.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p><p>A.试管B.烧杯C.蒸发皿 D.燃烧匙</p><p>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B.破坏高空臭氧层的气体是液态氮气</p><p>C.将垃圾直接倒人河流中,让水冲走,保护环境D.物理变化一定有形状的改变</p><p>6.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p><p>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p><p>7.下列化学工艺最早是从我国产生的是()</p><p>A.酿制葡萄酒B.烧瓷器C.电解法精炼铜D.合成氨</p><p>8.下列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p><p>A.食盐能溶于水,具有咸味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p>C.铜能够导电D.酒精容易挥发</p><p>9.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p><p>A.烧杯B.集气瓶C.量筒D.试管</p><p>10.托盘天平指针不在分读盘中线而是偏向右边就称量,当天平平衡时,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数值()</p><p>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p><p>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p><p>11.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用镊子夹取放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可看到金属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就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本身熔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试根据以上叙述,推测该金属的性质①硬度____②密度____③熔点____④状态____⑤颜色____⑥化学性质____。</p><p>12.液体药品经常盛放在____里,取用时,瓶塞应____在实验台上,试剂瓶口与试管口应____。若实际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____ml。</p><p>13.实验室里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____性、有____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___ _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___ _,更不得尝_ ___。</p><p>14.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 __,再用 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__ __。</p><p>15.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几点:①绝对禁止向__ __添加酒精;②绝对禁止用___ _点燃另一酒精灯;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_ ___盖灭,不可用__ _ _;④万一酒精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 ___灭。</p><p>16.物质的物理性质是不需要__ __就能表现出来的.如水通常是 ___色、__ __ 味的____,在101KPa时,加热到____℃,水就沸腾变为水蒸气,发生了____变化.以上描述了水的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物理性质。</p><p>三、简答题(第17替8分18题8分共16分)</p><p>17.运用哪些性质(填在下列括号中)可以区别厨房中的下列物质:</p><p>①白糖和食盐 ②铜导线和铝导线</p><p>③白酒和白醋 ④酒精和水</p><p>18.简答:镁能燃烧和镁燃烧,这两种说法有何区别? 四、实验题(19题12分,20、21题共12分。共24分)</p><p>19.请指出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p><p>20.写出镁条燃烧的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为什么在实验台上放一片石棉网 。</p><p>21、用酒精灯直接给铜片加热的现象为 铜片上的物质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铜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