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09:27:50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p>一、教学设计思路</p><p>本课题第一课时是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p><p>二、教案</p><p>课 题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p><p>授课人 李仁桂</p><p>学 校 湖南省娄底市涟钢中学</p><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p><p>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p><p>教学重点</p><p>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p><p>教学难点</p><p>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的原理。</p><p>教学方法</p><p>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p><p>仪器药品</p><p>老师准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醋酸、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研钵、烧杯、沙布等。</p><p>学生准备: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p><p>教师活动</p><p>学生活动</p><p>设计意图</p><p>1.用故事诱导学生提出假设</p><p>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失误”,有的“失误”会成为终生遗憾,但有人因“失误”而发明了新的物质。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试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了一会儿,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尔抓住这一意外的发现没有放弃,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获得了成功。那么,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p><p>学生倾听、思考后举手发言</p><p>1.为什么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p><p>2.其它的物质能不能使花瓣变色?</p><p>3.盐酸能不能使其它种类的花瓣变色呢?</p><p>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2.提问</p><p>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有一支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p><p>学生演示:纷纷用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p><p>用趣味实验设置问题。</p><p>3.追问</p><p>那么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改变了颜色?</p><p>学生举手发言: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p><p>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为起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p><p>4.引入新课</p><p>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酸和碱?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p><p>学生思考、讨论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们前面学习中用到过盐酸和硫酸是酸;有的说生活中的食醋中含的是醋酸;有的说水果中有酸;有的说石灰水是碱,洗涤剂中含有碱……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实用的、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提出问题</p><p>那么,我们怎么确定某种物质是酸还是碱呢?</p><p>学生阅读课本[实验10-1],明白实验内容。体验得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p><p>6.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10-1]</p><p>巡视、纠正学生操作上的不规范性。</p><p>学生完成探究[实验10-1],记录实验现象,填写p49页表格。 7.分析归纳</p><p>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把学生讨论交流后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强调“遇”和“使”的用法。</p><p>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酚酞和石蕊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叫做指示剂;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食醋、稀盐酸是酸溶液,而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则属于碱溶液。帮助学生从生动的实践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酸碱指示剂。 8.动画放映用普通花草制作指示剂,并用自制指示剂确定酸碱的实验过程。学生观察、思考。指导探究,减少学生探究实验中的困难,增强学生的自信。9.活动与探究</p><p>巡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表扬和鼓励学生,和差生一起做,做学生的合作伙伴。</p><p>学生完成探究实验习题:用自带的花草制作指示剂,来确定桌上的两瓶无色溶液(一瓶为稀盐酸、一瓶为石灰水)并贴上标签。互相讨论比较看哪个同学的指示剂指示效果最好。通过体验探究实验过程,发现植物色素可用作石蕊和酚酞的代用品,用讨论和争辩的方法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向目标,引向深入。10.迁移训练</p><p>请你根据你的认识谈一谈,为什么大千世界会有万紫千红的花儿?</p><p>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p><p>有的同学从酸碱指示剂的角度谈;有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谈;还有的从物理学科的方面来谈。此讨论题的设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出现了民主、活跃的讨论气氛。11.课时小结</p><p>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把个人的发现和认识系统化,概括成精练的结论。</p><p>学生倾听、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12.巩固拓展</p><p>课后练习:(1)现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2)在家里收集白醋、苹果汁、肥皂水、清洁剂液、自来水、洗发水,用自制的指示剂确定哪些是酸性溶液?哪些是碱性溶液?</p><p>学生课后完成练习。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的目的。</p><p>[板书设计]</p><p>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1)</p><p>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p><p>2.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遇到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不变色。</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