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18 21:02:42

2021届中考历史题型分类特训 专题一 材料题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丝绸之路沟通历史与未来<br>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br>回答问题。<br><strong>&nbsp;材料一</strong><br>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下图)<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testImage/2/2021/5/8/9ACF0DB45E1ED8E25B37518B22FD7AA3.png"><br><strong>&nbsp;材料二</strong><br>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由于战乱频繁而陷于瘫痪,海上交通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宋朝为扩大财源,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r>——曹寅《宋元时期来华犹太人再考》<br><strong>&nbsp;材料三</strong><br>郑和下西洋……其政治目的是第一位的,即为了在海外各国扩大政治影响,显示天朝富庶与强盛。它既不是一次单纯的商业贸易活动,也不是一次征服性殖民活动。<br>——樊树志《国史概要》<br><strong>&nbsp;材料四</strong><br>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报经清廷批准,成为清政府管理外国人的第一个正式章程。从此洋行制度正式确立,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闭关政策最终形成。<br>——向玉成《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政策的形成》<br><strong>&nbsp;材料五</strong><br>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br>——习近平<br>请回答:<br>1.嘉料一图中航线是哪个朝代时开通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最远到达哪里?<br>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衰退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br>3.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一口”是哪个城市?<br>4.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演变趋势。<br>5.据材料五,指出“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开放的大门”必须“越开越大”的认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2/7/2021/640d3d389e3941e7b4f81d1de719b81d/823B8E9750DCA871B2A0637A504F207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br>回答问题。<br><strong>&nbsp;材料一:</strong><br>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一种僵化的官僚式文体。到了清朝,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br>——选自《中国历史七下教师教学用书》<br><strong>&nbsp;材料二:</strong><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testImage/2/2021/5/8/80E3EC345E5419D1136068186D951010.png"><br><strong>&nbsp;材料三:</strong><br>……<br>西欧人发现古希腊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中世纪的一切是那样的丑恶,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掀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希腊热”浪潮。<br>——选自《世界上下五千年》<br>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一种僵化的官僚式文体”的出现指的是明朝一种怎样的科举考试形式?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一手段来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两朝统治者的这些做法带来了怎样的危害?<br>2.依据材料二中图文信息,图一人物创办《新青年》标志着哪一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图二人物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哪一思想路线?<br>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希腊热”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br>4.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思想解放作用的认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2/7/2021/f721658148cb4815b763baee4f012ce6/1A900C4EDF8E2024375B0B3E8839B0C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br>完成下列要求。<br><strong>&nbsp;材料一</strong><br>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因为“红色”而书写了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历经100年来的砥砺奋进,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所以,习主席说:“我们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br>——摘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br><strong>&nbsp;材料二</strong><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testImage/2/2021/5/8/4937378036F1D56EDD03F62AC98B24E1.png"><br><strong>&nbsp;材料三</strong><br>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br>——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br>1.依据材料写出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红色革命精神有哪些?(三个)请任选一个,写出其精神核心。<br>2.材料二图片是“学习强国——从创建共产党到成立新中国”专栏的部分标题,请从材料二中选择图片为标题配图,每个标题配一张图片。(只在表格中填写序号)<br><tbody><br>标题<br>配图<br>开天辟地一声雷开天辟地一声雷<br>星星之火可燎原<br>生死攸关大转折<br>风卷残云如卷席<br></tbody><br>3.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2/7/2021/c15241da4de4499494320a05f277e680/4E3D07D8A68B753179E00E4771A03E62.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br>英国从欧亚大陆的“天涯海角”逐步走上“世界大国”的舞台<br>曾一度称局于整个世界<br>其发展历程折射出近代世界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br>回答问题。<br><strong>&nbsp;材料一</strong><br>14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br><strong>&nbsp;材料二</strong><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testImage/2/2021/5/13/7FB311B87D6EDD2CAA01534633E8DB4C.png"><br><strong>&nbsp;材料三</strong><br>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军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来闻的最出色的一个”。<br>——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br><strong>&nbsp;材料四</strong><br>英国交通发展简表<br><tbody><br>类别<br>大事记<br>公路<br>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公路筑路申请<br>至1800年,已建成1600条公路<br>内河航运<br>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br>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br>铁路<br>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br>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br></tbody><br>&nbsp;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租地农场与封建庄园的土地经营有何区别。<br>2.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分别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br>3.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br>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2/7/2021/2f483e594ea24706b7217c6365f089d4/9EE93C16E1D1B78A8A4542D678F0ACE0.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br>美国的一些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阅读材料<br>回答问题<br>:<br>&nbsp;&nbsp;<strong>材料一</strong>美国崛起以前的美英冲突<br><tbody><br>时间<br>事件<br>结果<br>1793—1794年<br>英国对美加边境实施运输封锁和贸易禁运<br>双方和解<br>1837—1838年<br>美国民众援助加拿大的反英起义<br>美国政府中立,英美都无意挑起战争<br>1838—1841年<br>美加边界争端<br>双方和解<br>1845—1846年<br>英美争夺对俄勒冈的控制权<br>英美双方妥协<br>1854—1856年<br>英美争夺中美洲地峡的控制权<br>英国向美国让步<br></tbody><br>——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绘制<br>&nbsp;<strong>&nbsp;材料二</strong>18世纪还谈不上是美国“崛起”的时代……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第二位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英德两国工业产值合计为76.2亿美元,美国为世界第二位、第三位总和的124.6%。<br>——摘编自黄安年《美国的崛起和发展》<br><strong>&nbsp;&nbsp;材料三</strong><br>(美国)在“成为地区性大国”阶段,严格遵守实用主义外交;在“向全球性大国过渡”阶段,则在软实力和硬实力方面全面扩张;在“成为全球性大国”阶段,则输出国际秩序。笔者认为,鉴于中国国际环境和周边形势的复杂性,中国现在只是处于“成为地区性大国”阶段,应该谨守实用主义外交,一心一意谋求国家建设。在这点上,华盛顿的《告别词》中对于美国不要陷入“欧洲外交争执”与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异曲同工之妙。<br>——郭振家《从冲突到合作是新崛起国的必经之路》<br><strong>&nbsp;&nbsp;材料四</strong><br>美国崛起过程中,则不再依靠移民和殖民地,主要靠商业形式跟海外发生关系……在目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下,中国既需要海外原材料,也需要海外市场;中国的过剩资金需要找到合适的目的地,而海外许多国家也需要引进外资;中国的一些低端产业出现产能过剩,而这些产业又恰恰是适合海外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的产业,存在产能合作的基础;中国需要产业升级,而海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低端产业又需要对外转移,中国完全可以承接这些产业。<br>——整理自苏剑《从典型大国崛起过程中的海外战略看“一带一路”》<br>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崛起以前美英冲突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在冲突中的态度。<br>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br>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和中国在“成为地区性大国”阶段秉持怎样的外交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美国的外交特点。<br>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与“海外发生关系”的做法。美国的做法对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有何借鉴?<br>5.综上所述,中国从美国崛起的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2/7/2021/95fc6e0ba7fe424db4abb797bd14a2e8/FC73086D8D3CBFA4EDE96E3368C3748C.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br>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阅读材料<br>回答问题<br>:<br><strong>&nbsp;&nbsp;材料一</strong><br>世界上最早正式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是德国。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认识到汽车交通的重要性,高功能的汽车专用道路网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以积极进行军备扩充的交通现代化为基本国策的德国,为解决1929年因大恐慌造成的失业救济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从1933年开始,着手制定以柏林为中心,通往各个边境的辐射式道路以及与之连接的环形道路,总计7500千米的庞大高速道路网建设计划。<br>——摘编自聂兆芹《世界主要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回顾及现状》<br><strong>&nbsp;&nbsp;材料二</strong><br>20世纪30年代,美国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罗斯福总统为建设公路,从国家财政增拨了大量经费。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千米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荣耀。<br>——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br>&nbsp;<strong>&nbsp;材料三</strong>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服务的交通运输服务系统。美国政府要求将ITS的发展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基本投资计划之中,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州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日本走政府与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道路,如车辆信息通讯系统的运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加速了日本ITS的开发与应用。<br>——摘编自陈桂香《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br>1.根据材料一,归纳德国最早发展高速公路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汽车生产方式也刺激了高速公路的发展。<br>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修建公路的最迫切的原因。并分析二战后美国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有利因素。<br>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和日本在发展ITS的方式上有何不同。<br>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历程给你的启示。<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2/7/2021/ed0d8ba749e7425a9d2953f1443434cc/E59AF7A690B307D241F0F236FA513DD7.png"><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届中考历史题型分类特训 专题一 材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