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0 19:33:35

2023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结构热学、光学复习题

<p>以下是优学物理网为您推荐的2023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结构热学、光学复习题,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p><p>2023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结构热学、光学复习题</p><p>一、填空题</p><p>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调节 、 和 ,使它们中心的高度相同,即都处在透镜的主轴上,叫共轴调节.</p><p>2.下列现象属于所学过的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烧开水冒的白气属于___________;吃冰棒解热属于___________;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属于___________。</p><p>3.___________现象表明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p><p>4.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时,温度降低之比为5∶2,则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之比是______。</p><p>5.冬 天手冷时,可以双手互相搓搓使之暖和,也可以烧火取暖。这两种增加内能的方法中,前者属于___________的方法,后者属于___________的方法。</p><p>6.在烧瓶里放少里碘,并且用酒精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_____,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做 _____。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没有_____,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p><p>7.把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可 在下面挂上重物,这个现象说明 。</p><p>8.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适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___________态的乙醚出现,这 是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乙醚___________。</p><p>9.平面镜和放大镜都能成虚像,不同之处是前者 所成虚像和原物相比较是______的,后者所成虚像和原物比较是______的。</p><p>10.当光在空气和某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发生折射时,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折射光线跟界面的夹角是60,则折射角是___________,光是从___________射向___________。</p><p>1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离凸透镜20厘米处得到一个与物等大的实像,若把此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厘米的地方,则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p><p>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在 ,当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移动光屏,屏上可观察到 像。若将蜡烛向下移动,则光屏上的像将向 移动。某同学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时,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屏上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这是由于 。</p><p>1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反复弯曲一根金属丝,弯曲部分的温度会长高,这是用___________方法来改变金属丝弯曲部分内能的。</p><p>14.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一般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当增大入射光线和水面的夹角时,反射角将_________,折射角将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将 。</p><p>15.要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该透镜是___________透镜,如果透镜的焦距为12厘米,一物体放在透镜前30厘米处,则光屏的位置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 厘米,小于__ ______厘米。</p><p>16.在木板中央挖一个圆孔,刚好嵌入一块透镜,若不准用手摸,写出判断这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一种方法________。</p><p>17.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的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这是在为 。</p><p>二、选择题</p><p>1. 下列四种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有( )</p><p>A. 激光准直 B. 手影的形成 C. 日食和月食 D. 平面镜成像</p><p>2.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系的是( )</p><p>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p><p>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 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p><p>C.温度 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p><p>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p><p>3.如下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到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起来,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出去,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考虑,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①水和水蒸气吸 热,内能增加;②酒精燃烧,酒精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③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以上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p><p>A. 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 ③②①</p><p>4.质量和温度均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 )</p><p>A.热 从铝块传到铁块 B.热从铁 块传到铝块</p><p>C.铁块和铝块之间没有热传递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p><p>5.一位同学高1.7米,站在仅1米高的镜前,则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p><p>A.1米 B.1.7米 C.0.7米 D.无法判断</p><p>6.A、B两平面镜相交成60角,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沿与A镜成30角的方向入射,则最后反射出去的光线( )</p><p>A.与A镜成30角 B.与A镜成60角</p><p>C.与B镜成90角 D.与B镜成60角</p><p>7. 对于物体放在一个平面镜前或一个凸透镜前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放大的像; B.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缩小的像;</p><p>C.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实像; D.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p><p>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p><p>A.平静的水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p><p>C.潜望镜在潜艇里观察海面情况</p><p>D.斜插入水中的竹竿,在水中的一段看起来向上弯折了</p><p>9.关于温度与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p><p>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p><p>C.物体所含热的多少叫热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p><p>10.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有下列各种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p><p>A.在光具座的标尺上读出蜡烛的物距或像距</p><p>B.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p><p>C.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通过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p><p>D.开始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光屏和凸透镜</p><p>11.烧瓶中的水烧开后停止加热,水就停止沸腾,如果将瓶口塞紧,并将烧瓶倒置,用冷水浇烧瓶底,瓶内的水将( )</p><p>A.温度升高 B.热量增多 C.再次沸腾 D.不可能再次沸腾</p><p>12. 河面上常会看到一层雾气,这是因为水经过了( )</p><p>A.先汽化后凝固的过程 B.先蒸发后液化的过程</p><p>C.蒸发后形成水蒸气 D.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珠</p><p>13.某同学站在湖边看见水中的鱼在树枝的倒影中游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人看见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人看见的水中树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p><p>B.人看见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人看见的水中树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p><p>14. 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C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p><p>B. 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p><p>C. 砂石的比热容是0.20233 J/J/(kg0C),它表示砂石升高10C吸收的热量是0.20233J</p><p>D. 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含的热量多</p><p>三、实验题</p><p>1.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p><p>(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的关系;</p><p>(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_的关系;</p><p>(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屏上_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p><p>四、计算题</p><p>1.将一勺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5℃,然后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同样一勺热水,水的温度又上升了3℃,如果再连续倒入10勺同样的热水,则保温容器内的水温度还得升高多少摄氏度?(保温容器吸收热量忽略不计)。</p><p>2.热气球的气囊和吊篮的质量为m。周围空气的温度是27℃,当气囊内所充空气的温度加热到77℃时,气球才能上升。若在吊篮中装有质量为m/2的重物时,在气囊内所充空气的温度至少要加热到多少时,气球才能上升?设空气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2023/(273+ t),其中0=1.29千克/米3为空气在温度是0℃时的密度,薄壁气囊的最大体积远大于吊篮和重物的体积。</p><p>3.身高1.5米的人站在河右岸对着河看对岸岸边上的一颗树在水中的倒影,当这人后退6 米时刚好看不到倒影的顶端,如果河宽40米,岸高1米,求树的高度h。</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结构热学、光学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