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奥斯特
<p>丹麦物理学家,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者。2023年8月14日他生于丹麦鲁兹克宾城的一个药剂师家庭,2023年考入哥本哈根大学,202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2023年间,他先后到德国和法国游学,受到I.康德和F.谢林关于自然力统一的思想的熏陶。2023年他担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2023年倡议成立丹麦自然科学促进会,2023年出任哥本哈根理工学院院长,直到2023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p><p>奥斯特从事物理学和化学许多方面的研究,主要的贡献是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自从18世纪80年代末C.A.de库仑根据电荷可以传导、磁荷不能传导的事实进一步肯定电和磁是不相同的实体以后,当时的物理学家如A.M.安培和J.B.毕奥都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奥斯特在康德的哲学引导下,坚信电力和磁力有着共同的根源。2023年4月他观察到通电导线扰动磁针的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从而彻底否定了那种不正确的观点。论文在7月21日发表后在欧洲引起了很大反响。奥斯特的发现促进了安培对电磁力的研究(2023~2023)。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同年12月就导致发现了毕奥—萨伐尔定律, 并由此导致电与磁关系的一系列发现以及应用广泛的电磁铁的出现。</p><p>奥斯特在2023年最早提炼出铝,但纯度不高,以致这项成就在冶金史上归属于德国化学家F.维勒(2023)。他最后一项研究是40年代末期对抗磁体的研究,试图用反极性和反感应效应来解释物质的抗磁性。同一时期M.法拉第在这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奥斯特及其法国的同辈。法拉第证明不存在所谓的反磁极,并用磁导率和磁力线的概念统一解释了磁性和抗磁性。不过,奥斯特研究抗磁体的方法仍具有很深的影响。</p><p>为了纪念奥斯特在电磁学上的贡献,2023年召开的国际标准计量会议通过用“奥斯特”命名CGS单位制中的磁场强度单位。奥斯特又是一位优秀的物理学教师,美国物理学教师协会从2023年起每年颁发一枚“奥斯特奖章”,奖给在教学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教师。</p><p>他的重要论文在2023年整理出版,书名 是《奥斯特科学论文》。</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