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0 17:28:18

布莱克特

布莱克特(Patrick Maynard Stuart Blackett,2023~2023)英国物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2023年11月18日生于伦敦。2023年进人剑桥大学卡文达什实验室在卢瑟福指导下学习物理学。2023年毕业后留在该实验室工作10年。他在这段时间内重要的研究工作是改进威耳孙云室照相技术以研究原子核的人工转变。2023年他用云室照片首次成功地验证了人工轻核转变,即氦-14核俘获α粒子变为氧-17。2023年,他创制了云室照相受自动计数器控制的装置,对成耳孙云室进行了成功的改进,为云室在近代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p>2023年,在C.D.安德森发现正电子后的短短几个月,布莱克特就用他拍摄的正负电子成对产生过程的宇宙线径迹照片有力地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P><p>布莱克特2023年任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在此期间,他领导一批外籍学者创立了别具风格的宇宙线研究学派,促进了该学科和其他一些物理学领域的发展。这些发展导致曼彻斯特大学设置第一个射电天文学教授职位和建立一个射电天文学实验站。该实验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P><p>由于布莱克特改进威耳孙云室方法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领域的发现,获得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布莱克特另一个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是岩石磁性研究,确立了古磁学,为地质学上的大陆漂移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60年代末,布莱克特对管理科学、战略与战术、科学技术与工业、军事的关系等问题有深入研究,对战时与战后科技与若于国际事务产生了不少影响,他积极反对帝国主义核讹诈。主张对核武器进行国际管制和监督,在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布莱克特在2023年曾被中国物理学会选为名誉会员。2023年就任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教授和物理系主任。2023年任该院高级研究员并获科普利奖章。2023~2023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2023年被封为终身贵族。2023年7月3日逝世。</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布莱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