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3:03:12

《金色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p align="left"></p><p>《金色花》教案设计</p><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p><p>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揣摩文中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教导学生学会关爱母亲、回报母亲;</p><p>教学重难点 </p><p>1.准确领悟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课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p><p>2.深层品味关键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p><p>教学方法</p><p>1.诵读教学法 </p><p>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p><p>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p><p>课前预习</p><p>1.字词:笑嘻嘻 匿笑 衍 沐浴 祷告(祈祷)</p><p>2.熟读课文</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感悟母爱</p><p>1.由课件故事片段导入新课。 </p><p>导入:</p><p>母亲对我们的关怀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母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无论在我们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息息相关。</p><p>那我问下同学们,知道妈妈在哪天生日的举手?看看大家对妈妈的关心有多少?</p><p>好的,看来同学们对妈妈……</p><p>印度诗人泰戈尔却用一首散文诗《金色花》将一个孩子对母爱的回报娓娓道来。</p><p>2.名词解释</p><p>散文诗</p><p>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p><p>泰戈尔(2023~2023)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创作丰富,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在他的作品中,童真、母爱是永恒的主题。</p><p>其代表作有: 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献诗之意);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2023年被定为印度国歌。20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诗人)</p><p>《罗摩衍那》</p><p> 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p><p>二、感知课文</p><p>1.聆听课文回答问题 (用简要语言概括)</p><p>2.朗读</p><p>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关键语句中的思想感情</p><p>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我是从……看到的。 </p><p>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妈妈,我是从……看到的。 </p><p>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p><p>这是一位圣洁,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p><p>三、探究问题,重点突破 </p><p>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p><p> 中国人喜欢用花朵比喻孩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p><p> 印度人同样喜欢用花朵来比喻孩子,金色花是印度佛教的圣物,象征着一切的圣洁和美好,泰戈尔是在赞誉孩子的可爱,也同时反映了母性的光辉。</p><p> 人们喜欢花儿,花儿也展现自己的美给人们,象征着孩子对母亲的一种回报。</p><p>2.孩子为什么想要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还要向妈妈保密?</p><p>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后,也想做些事情回报母爱。所以就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默默地看妈妈工作。</p><p>母爱是无私的,那么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并向妈妈保密。</p><p>四、课外延伸</p><p>纸船——寄母亲</p><p> 冰心</p><p>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p><p>总是留着--留着,</p><p>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p><p>从舟上抛下在海里。</p><p>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p><p>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p><p>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p><p>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p><p>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p><p>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p><p>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p><p>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p><p>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请谈谈纸船的象征意义</p><p>六、作业布置</p><p>目标 :平时多留心身边事物,用多角度观察生活 。善于捕捉实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想法。运用多种手法状写事物,或进行介绍说明,或以物喻人,或咏物寄意,或以物忆事多角度训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p><p> 作业: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色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