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3:01:40

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

<p>学习完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优学初二语文频道为您搜集了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想学习!</p><p>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p><p>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p><p>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p><p>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p><p>第①段:</p><p>第②段:</p><p>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p><p>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p><p>A处:</p><p>B处:</p><p>C处:</p><p>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p><p>11.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p><p>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p><p>13.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p><p>【参考答案】</p><p>7.①家乡鸭蛋的名声。</p><p>②家乡鸭蛋的特色。</p><p>8.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p><p>9.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p><p>B处:淡淡的幽默。</p><p>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p><p>10.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p><p>11.清代 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p><p>12.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p><p>1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