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温州卷)历史(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2015年4月20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_____60周年纪念活动。( )<br>A.万隆会议 B.APEC会议 C.G20峰会 D.东亚峰会<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2/7/2015/a164c8a9d3824114bc200905c4cd150c/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2/7/2015/fe91ec5a5b794667aff593ccdcac35d1/EBB03723C369106FADEF058B63E9E63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十五世纪前期,郑和沿着这条航线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一个世纪以后,麦哲伦船队经东南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共同意义是( )<br><tbody><br>A.加快了殖民扩张的速度<br>B.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br>C.刺激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r>D.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 )<br>①西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轻徭薄赋<br>③北宋——杯酒释兵权 ④明朝——改土归流<br><tbody><br>A.①②③<br>B.①②④<br>C.①③④<br>D.②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br><tbody><br>A.公车上书<br>B.新文化运动<br>C.五四运动<br>D.一二·九运动<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综合题※知识点:综合题※试题难度:较易<br>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词纷纷出现“升级版”,成为社会热词。<br>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旨在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变。<br>(1)列举一项历史上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工业革命成就。<br>2015年5月,我国正式公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迈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br>链接1: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大而不强。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如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电脑芯片都依靠进口;就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数量明显低于发达国家。<br>(2)结合链接1,简述中国应该如何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br>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商业……<br>链接2:我国传统家电制造企业H集团,依托互联网在全球建立了强大的生产、销售网络;直接与全球客户互动,掌握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让全球各地员工随时参与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014年H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2000亿元,家用电器零售量居全球前列。<br>(3)结合H集团的案例,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综合题※知识点:综合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br>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br>——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br>(1)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br>材料二:1873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br>——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br>材料三:1898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br>——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br>(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br>材料四: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br>——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br>(3)大陆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br>材料五:1945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br>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此举引发中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br>2014年,我国将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国务院决定这一天放假,以便于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各类纪念活动。<br>日本右翼分子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次篡改历史,企图抹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罪行。<br>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有个国际和平博物馆,它收集、整理并展示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br>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密切,1980年双边贸易总额为92亿美元,三十年后的2010年达到2977.7亿美元。在中日关系趋冷的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仍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br>2015年4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br>(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