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常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造就了大批人才。自唐至清,共出了485名进士,其中状元8名。数量如此之多,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屈指可数。尤其是清代275年问,全国共有状元112人,其中江苏49人,而常熟一地就占拥6席,这是难能可贵的。与上述历史现象相关的制度因素是<br><tbody><br>A.分封制的推行<br>B.郡县制的实施<br>C.科举制的发展<br>D.行省制的建立<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剧、主人公及其功绩相符的一组是<br><tbody><br>A.《秦始皇》——赢政——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br>B.《汉武大帝》——汉武帝——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br>C.《商鞅变法》——商鞅——锐意改革,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率先称霸的国家<br>D.《孔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将儒家思想发展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朝代是<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13D4667AC5017DFEF84478BDF6F292EC.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汉朝<br>B.唐朝<br>C.宋朝<br>D.明朝<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br>材料中的“运动”是指( )<br>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2/7/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2/7/32B1A8E6DD90E6290DF08D07FA278551.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br><tbody><br>A.自强求富时代<br>B.君主立宪时代<br>C.民主共和时代<br>D.民主科学时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2/7/6BF4F989954415437ACD8671F41DB7C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2/7/0902FF826A1C8424D292245C84EA00E0.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今苏州城内有一座“七君子桥”,是为纪念发生于1936年11月23日的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史良、邹韬奋七人因组织救国会,呼吁抗日救亡,批评国民政府而被上海当局拘捕入狱(关押在苏州监狱)的“七君子事件”而建。“七君子事件”告诉我们: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他们始终走在革命的最前列。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br><tbody><br>A.五四运动期间广大师生在天安门前高呼反帝爱国口号<br>B.孙中山为培养军政人才创办了黄埔军校<br>C.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br>D.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为谋求和平与国民党据理力争<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8F3FC34CC12ED410BB90DBCA50B0D2A2.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①③②<br>B.③②①<br>C.①②③<br>D.②③①<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l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br><tbody><br>A.挺进大别山<br>B.平津战役<br>C.淮海战役<br>D.渡江战役<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br><tbody><br>A.土地改革时期<br>B.“一五”计划时期<br>C.“三大改造”时期<br>D.改革开放时期<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6E342F2D0F325F4175F8BF79DFC5890C.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1949—1957年,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br>B.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br>C.1962一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对农业发展没有影响<br>D.1970~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下图中即将面世的新版人民币首次出现了邓小平头像,这是基于<br><img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063558C61E8C9419C4B0C26B4FC8762D.jp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br>B.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施“一五计划”,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br>C.邓小平同叶剑英一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动乱<br>D.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下图史料出自<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6FC2EDC8A561B44CB6663C5579E8C92A.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英国《人民宪章》<br>B.法国《人权宣言》<br>C.美国《独立宣言》<br>D.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p>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p><p>A.《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p><p>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p><p>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p><p>D.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p><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2/7/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2/7/D641DC9896BCA128C7DD827753B26E2E.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这里的“和约”指<br><tbody><br>A.《雅尔塔协定》<br>B.《九国公约》<br>C.《慕尼黑协定》<br>D.《凡尔赛和约》<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以下是某部战争回忆录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请判断,此段回忆录的背景是下列哪次军事行动<br><tbody><br>A.诺曼底登陆<br>B.珍珠港事件<br>C.柏林战役<br>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2/7/7A3FAFE53B29F005E2BB3B89B4B8957C.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2/7/65A59B451E09866A10B321CBEBED5F1D.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请你给下列两幅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216501AF5AAC88A66D6225213A952A18.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大国争霸<br>B.一战风云<br>C.冷战时代<br>D.一超多强<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tbody><br>四个同学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一观点展开了讨论。以下哪个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br><div[ ]<br>A.甲说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生产领域的巨大变化<br>B.乙说电力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br>C.丙说生物工程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 <br>D.丁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2/7/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2005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进人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中国吉利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这说明<br><tbody><br>A.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br>B.公正合理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br>C.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br>D.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扩张<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判断题※知识点:判断题※试题难度:较易<br>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br>下列四幅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的疆域图表明我国历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117FEE16D8824AEF592A6C18BB5FCB4A.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判断题※知识点:判断题※试题难度:容易<br>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br>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判断以下表格设计<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749C95EDC4BB10DC3EB8F9FC2EB612B2.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判断题※知识点:判断题※试题难度:中等<br>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br>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判断题※知识点:判断题※试题难度:中等<br>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br>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判断题※知识点:判断题※试题难度:较易<br>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br>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宣告结束,这表明: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战略优势在美国。<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较易<br>北魏贾思勰的《<u> </u>》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北宋司马光主编的《<u> </u>》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br>1911年的<u> </u>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978年,党的<u> </u>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综合题※知识点:综合题※试题难度:较难<br>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br>——[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br>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br>——(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br>材料三<br><img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8A773B16BCA34D6A1249B39103EC9F09.jp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请回答:<br>(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1分)<br>(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分)<br>(3)请说出材料三所示绘画作品的名称,进而说明宋代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何特点?(2分)<br>(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1分)<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综合题※知识点:综合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br>——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br>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br>——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br>材料三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今年中国将在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举办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并邀请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外国首脑观礼……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一杰尼索夫向大公报披露,一个由60名中国军人组成的代表团将赴红场参与阅兵,他并称已经得到初步确认。”<br>——新华网<br>请回答:<br>(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1分)<br>(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请任举抗战时期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分)<br>(3)材料三中中国同俄罗斯互邀出席对方的阅兵仪式有何历史渊缘? (1分)<br>(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总结历史的教训,你认为在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时候应坚持怎样的原则?(2分)<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综合题※知识点:综合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 1787年宪法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是美国的最高法,也是近代世界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它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她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以来人类对理性政治的追求变为现实。<br>材料二 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3ADC990246CDC3DC3296CEE49F30CE78.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1)依据材料一指出1787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1分)<br>(2)请说明历史的发展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的?(1分)<br>(3)材料三表明美国和英国的政治制度各具特点,结合书本内容说说英国是怎样确立君主立宪制的?那么,从材料三来看,美国为避免出现专制现象,其民主共和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2分)<br>(4)请将上述材料和问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设计成一个时间轴。(要求:历史事件呈现完整、时序性体现准确) (2分)<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