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河池卷)历史(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1.英雄铭记在人们心中。清朝晚期,抬棺死战,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br><tbody><br>A.林则徐<br>B.左宗棠<br>C.张之洞<br>D.左宝贵<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万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br>《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br>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r>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2/7/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2/7/6B43BC7A1D300AC0DCC5723B33A16A5C.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穿越时空,见证历史!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与周恩来正在筹建( )<br>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2/7/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2/7/617A14C8329791D27A400D1E7C0EF752.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br><tbody><br>A.五四运动<br>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br>C.九一八事变<br>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与这段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 )<br><tbody><br>A.北伐战争<br>B.辽沈战役<br>C.渡江战役<br>D.抗美援朝战争<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下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CBFEF383A1F57BA9350E027981CE1965.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土地改革<br>B.三大改造<br>C.“大跃进”运动<br>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尼克松在回忆他访问中国时说:“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于( )<br><tbody><br>A.1949年<br>B.1971年<br>C.1972年<br>D.1979年<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据下表,深圳市1979年到2012年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3553EEDDFA185A75489EAEDBC10BE788.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经济特区的建立<br>B.国有企业的改革<br>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br>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下列作品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br><tbody><br>A.《蒙娜丽莎》<br>B.《神曲》<br>C.《哈姆雷特》<br>D.《罗密欧与朱丽叶》<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他是军事天才;他于1804年为自己戴上了皇冠;他把法律编集成法典,巩固其统治。这里的“他”指的是( )<br><tbody><br>A.华盛顿<br>B.拿破仑<br>C.克伦威尔<br>D.罗伯斯庇尔<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某部历史文献摘录:“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根据上述摘录内容判断,这部历史文献是( )<br><tbody><br>A.《权利法案》<br>B.《独立宣言》<br>C.《人权宣言》<br>D.《共产党宣言》<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退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为“弃旧图新、迎头赶上”,日本实施了( )<br><tbody><br>A.大化改新<br>B.1861年改革<br>C.明治维新<br>D.百日维新<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1947年,被迫承认印度独立,结束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国家是( )<br><tbody><br>A.英国<br>B.法国<br>C.葡萄牙<br>D.西班牙<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较易<br>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br><strong>材料一</strong>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br><strong>材料二</strong> 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br>1863年,奏设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科学技术人才。<br>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br>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br>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br>1875年,受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br>1878年,成立开平矿务局,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br>1888年,正式成立北洋海军。<br>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2/7/01EDE158B6779935E1158D2880D8743F.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2/7/26B1C079283A0D73D6047B814F5E8D12.png"><br><br>※题型:综合题※知识点:综合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下列材料:<br>材料一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br>——摘编自《全球通史》<br>材料二 列宁预言:“远东的全部外交使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br>材料三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br>请回答:<br>(1)材料一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谁?列出二战中“同盟国”团结合作打败共同敌人的两个事例。<br>(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br>(3)二战中哪一事件证实了材料二中列宁的预言?<br>(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间合作或冲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综合题※知识点:综合题※试题难度:中等<br>纵观世界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br>材料一 1864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哪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br>——《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深化:低碳之路》<br>材料二<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2/145E7DD4FAFB580E8174AC134B99FC0C.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1)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新变化?<br>(2)19世纪中期,强大后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侵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br>(3)材料二中图1、图2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分别是谁?(2)中国能自行制造这两种交通工具开始于什么时期?<br>(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回顾历史,列出新中国在经济、外交方面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或方针)各一例。<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