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3:00:35

我这样教《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p>【教学简案】</p><p>一、教学设想</p><p>释文莹在《湘山野录》中如此评价寇准的诗:“深于诗者,尽欲慕骚人清悲怨戚以主其格。”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会沉湎于个人的荣辱沉浮,他会把忧郁和悲哀看作一种力量,与民族危难、国家兴衰紧紧系身。作为新时期文学朦胧诗人的代表、用诗情点燃一代年轻人心灯的舒婷,就把这样的担当圆融于诗歌的艺术激情中,幻化为崇高的悲伤和渴望。因此,尽情读诗,体悟诗情,是学习《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的第一要着。第二,因情置象。《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意象的叠加和强化完全按照情感宣泄的力度来排布,或紧致或散逸,需细细品读才得其意。把握感情传达强弱与意象排列疏密的关系,当为教学过程中需要着力的部分。第三,朗读得诗味。学习本诗,要重视对朗读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声音形式的处理,这有助于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因此,《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过程中,朗读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手段。</p><p>二、教学流程</p><p>1.</p><p>导入</p><p>人与人见面讲究第一印象,人与文学的邂逅也是如此。初次见面,《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在下列表述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来概说你的感觉。</p><p>《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关于</p><p>的诗歌。</p><p>答案可以丰富多彩,正所谓诗无达诂。但是,它们必将通向同一个命门:爱国。</p><p>2.</p><p>朗读</p><p>有感情不一定能准确地抒发出来,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形式。“爱国”的情愫沉淀在诗人的笔底世界,激荡着波澜。同样,有感觉也不一定能准确传达出来,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法则。朗读就是重要法则之一。</p><p>①</p><p>自由、独立、用情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人喷薄的爱国情感。</p><p>②</p><p>诗歌一共四节,男生朗读第一节,女生朗读二、三节,全体朗读第四节,初步感受不同的情感深度、强度和蕴藉。</p><p>③</p><p>选读最有感触的部分,尽可能读出重音、停顿,控制好速度,进一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p><p>④</p><p>教师评价以上三个朗读环节,作示范性朗读。</p><p>⑤</p><p>全体师生共读全诗,准确把握诗情,以期诗歌情、诗人情、读者情的和谐共振共情。</p><p>3.</p><p>觉解(师生共学,教师参与)</p><p>(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祖国的模样。在王平久的心里,国是千万家;在乔羽的笔下,国是稻花香;在瞿琮的歌中,国是青松气质、红梅品格——在诗人舒婷温软的内心,“祖国”曾经拥有怎样的模样?</p><p>①</p><p>祖国曾是破旧的老水车。</p><p>②</p><p>祖国曾是熏黑的矿灯。</p><p>③</p><p>祖国曾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p><p>④</p><p>祖国曾是淤滩上的驳船。</p><p>(二)一组意象的叠加唱出了祖国曾经的模样。这样的模样共同的特征是什么?贫穷、停滞、饥馑、落后——艰难的步履、苦难的历程。</p><p>(三)意象营造意境,意境烘托心境。面对这样的祖国,诗人会有怎样的心境?</p><p>诗歌里流淌着浓郁的悲凉和寒薄,可以看出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心灵深处的痛楚。</p><p>(四)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祖国。正如</p><p>闻一多先生《发现》所写的那样:“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高歌当哭,这就是诗人的沉重。舒婷将亲爱的祖国的旧模样状写得如此具体切实,你能揣摩、猜读她对祖国的情感吗?</p><p>正视祖国的过去——负累沉重,是一个诗人责任意识的苏醒。祖国,她不应该是一个浮泛的神话般的歌颂对象,对她的“反身”就是热爱。舒婷肯定自觉意识到:藏在中国人内心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深重的灾难和持久的贫困以及精神的空白。当诗人将它们一一呈现时,诗人的、我们的感情记忆都被叫醒了。爱国之爱,不一定在于多说一个“爱”字,因你而痛,就是崇高的悲剧美。</p><p>(五)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包蕴了诗人的情感。在一系列象征着“落后”的意象登场之后,舒婷在她的笔间留了一个窄窄的缝隙,让我们可以在回望历史的凝重之后,可以慢慢舒出一口气来:希望还在。静读诗歌的第二节,你可以找到这个关键的意象吗?并作一些鉴赏。</p><p>这个关键的意象就是“飞天”。</p><p>(插入“飞天”图像和对“飞天”的介绍。)</p><p>飞天是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宋代《太平御览》中说:“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飞天是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的象征,暗示了我们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我们的祖国可以像空中的飞天一样升腾出灿然的图景。这就是爱,不着一个“爱”字,用“期盼”作为“爱”的桅樯,伴着理想,痛苦前行。</p><p>4.</p><p>探究(学生自学,教师点拨)</p><p>(一)痛苦因为爱。当亲爱的祖国重新站起时,诗人用她的笔重新雕塑了祖国的形象。请描摹祖国当下(诗人写诗时)的模样。</p><p>①</p><p>你是理想。</p><p>②</p><p>你是胚芽。</p><p>③</p><p>你是笑涡</p><p>⑤</p><p>你是起跑线。</p><p>⑥</p><p>你是黎明。</p><p>(二)祖国的模样在短短的三节诗中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这可以证明什么?</p><p>祖国在成长,在进步,在往前。百废俱于兴,万千气象新,亲爱的祖国经过长达十年的巨痛之后,山河重整,生机无限。</p><p>(三)此景催生此情,诗人在意象的选择上明显流露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和第一节中的意象进行比照,说说它们与诗歌情感传达的内在联系。</p><p>这是因情置象。第一节诗歌,舒婷着力于表现祖国曾经的衰微,选择的意象如“老水车”、“矿灯”、“驳船”等带有“沉重”、“陈旧”、“停滞”的印痕,宣泄了痛楚;第三节诗歌,诗人着眼于劫难后新生的国度,选择的意象如“理想”、“胚芽”、“笑涡”烘托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表达了欣慰、振奋。如此景景相衬,所以情情相异。</p><p>(四)抒情是诗的天职。明确本诗的抒情形式,简析作用。</p><p>《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直抒胸臆式,倾诉式,是“我”对“你”的真情告白,是直抵“你”的内心的。这种抒情方式充满了张力和强度,能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p><p>(五)在一般的抒情作品中,抒情者和抒情对象之间呈现鲜明的主客体对应关系。《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创作习惯和走向。鉴赏诗歌第四节,从这个角度进行赏读。</p><p>①“我”是怎样的“我”?</p><p>是你的十亿分之一(你中有我),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我中有你)。</p><p>迷惘、深思、沸腾。</p><p>②“你”将是怎样的“你”?</p><p>富饶、荣光、自由。</p><p>③“你”和“我”建立了怎样的联系?</p><p>“你”喂养了“我”,“我”愿意奉献给“你”。</p><p>④如此模糊主客体的边界,诗人的用意是什么?</p><p>祖国与“我”合二为一,由此强化“我”与祖国密不可分,永远在一起。在“我”和“你”之间镌刻着一个字:爱。</p><p>(六)每节诗的结语部分都有“祖国呵”,涵泳这三个字在不同诗节中的朗读方式。</p><p>第一节中的“祖国呵”,字字重音,感情饱满,用降调表达痛苦。</p><p>第二节中的“祖国呵”,字字重音,语调低沉,略带悲哀,充满深情。</p><p>第三节中的“祖国呵”,拉长、抬高语调,喷发振奋、欣慰之情。</p><p>第四节中的“祖国呵”,用呼告的语态,延长音频,上扬音调。</p><p>5.延伸</p><p>优秀的诗歌有很自觉的美学追求,舒婷的诗歌也有这样鲜明的特征。比如在这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里,情绪流的推进过程中,会水到渠成地出现一些理性的句子:</p><p>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p><p>去取得</p><p>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p><p>——祖国呵,</p><p>我亲爱的祖国!</p><p>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诗末,它们有效地将原本暗示的东西明朗化、情境化了。请在舒婷其它的诗歌中找一二例子,来说明她诗歌的这种抒情策略。</p><p>①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p><p>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p><p>——《神女峰》</p><p>②要是没有离别与重逢</p><p>要是不敢承担欢愉与悲痛</p><p>灵魂有什么意义</p><p>还叫什么人生</p><p>——《赠别》</p><p>③诗因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p><p>生命因你不朽的诗而伟大</p><p>——《悼》</p><p>6.收束</p><p>吟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为这首诗写一句话的评点。</p><p>忧郁和苦难是光明的起点,爱国是永远的憧憬和追求。</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这样教《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