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2:58:25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童趣》

<p>一、词语积累</p><p>1、常规词语:</p><p>余:我。</p><p>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p><p>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p><p>故:所以。</p><p>物外:超出事物本身。</p><p>私:暗自,暗暗的。</p><p>拟作:比作。拟,比,比拟。</p><p>向:接近。</p><p>昂首:抬头。昂,抬。</p><p>项:颈,脖颈。</p><p>素帐:未染色的帐子。</p><p>徐:慢慢地。</p><p>观:看,观赏。</p><p>果:果真。</p><p>唳(lì):鸟鸣。</p><p>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p><p>定神:使精神安定。</p><p>以……为……:把……当作……。</p><p>砾(lì):碎石、碎瓦。</p><p>壑(hè):坑谷、深沟。</p><p>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p><p>兴:兴趣。</p><p>盖:有“原来”的意思。</p><p>为(wèi):被。</p><p>方:正。</p><p>鞭:用鞭子打。</p><p>数十:几十。</p><p>驱:赶,驱逐。</p><p>2、通假字:</p><p>强:通“僵”,僵硬的意思。</p><p>3、成语:</p><p>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p><p>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p><p>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p><p>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p><p>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p><p>二、文学常识</p><p>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p><p>三、</p><p>整体把握</p><p>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p><p>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p><p>四、</p><p>阅读探究</p><p>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p><p>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p><p>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p><p>收获:时有物外之趣。</p><p>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p><p>物外之趣。</p><p>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p><p>⑴</p><p>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p><p>⑵</p><p>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p><p>⑶</p><p>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p><p>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p><p>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p><p>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p><p>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p><p>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p><p>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p><p>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p><p>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p><p>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p><p>8、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p><p>⑴</p><p>有强烈的好奇心。</p><p>⑵</p><p>有细致的观察力。</p><p>⑶</p><p>有丰富的想像力。</p><p>五、</p><p>迁移运用</p><p>1、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p><p>⑴</p><p>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p><p>⑵</p><p>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p><p>⑶</p><p>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p><p>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p><p>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p><p>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p><p>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p><p>4、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p><p>古朗月行</p><p>李白</p><p>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p><p>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p><p>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