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1:07:35

错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错误阅读答案

<p>人这一生短短几十载,不可能每件事做的都是正确的,我们会犯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strong>错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strong>,一起来看看吧。</p><h3>错误阅读及练习</h3><p>郑愁予</p><p>我打江南走过</p><p>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p><p>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p><p>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p><p>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p><p>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p><p>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p><p>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p><p>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p><p>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p><p>A.“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盼不到意中人归来,心中自然没有蓬蓬的柳絮飞腾之状,仅有“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p><p>B.“意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写女子听不到意中人的足音,就决不会为任何人揭开心中的“帷幕”,突显等待者内心的怨恨和寂寥。</p><p>C.“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一句是对上一句“错误”的解释:马蹄仅仅从女子的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停驻,因而是个错误。</p><p>D.作者说诗的主角是以他的母亲为原型的,2023年12月,作者来到江南的一个村落这唤醒了他童年的逃难经历,于是这些回忆就被艺术化了。</p><p>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p><p>A.本诗采用倒装的结构方法,把本来应该置于结尾的两句放在开头,既可以避免情感上显得过于灰冷,又使结构新颖奇特。</p><p>B.“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用情景化的比喻使女子的内心情感形象化,以色彩的变化暗示情感的变化,显得更加意味深长。</p><p>C.诗歌开头句和结尾句都使用节奏急促的短句,这恰恰表现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急切思念,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水乳交融。</p><p>D.《错误》篇幅短小,诗人写起来却波澜起伏,轻巧婉转而又深情婉曲,让诗歌增添了想象的空间,缠绵之情也韵味十足。</p><p>8.“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一句中,诗人用叙事的方式象征化地展开情景,请补齐这句诗所包含故事的四个层面。</p><p>9.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诗人流沙河也说“他很注意汲取中国旧体诗词之美”,请结合本诗简析郑愁予诗歌的“中国元素”。</p><h3>错误阅读理解答案:</h3><p>6.B项,“突显等待者内心的怨恨和寂寥”错,等待者内心没有“恨”的成分。</p><p>7.C项,“表现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急切思念”错,这两句节奏急促的短句,旨在表现过客的来去匆匆,并非表达女子急切的思念之情。</p><p>8.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p><p>9.这首诗使用了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诸如“江南”“莲花”“飞絮”“跫音”等;营造出情意绵绵而又迷离怅惘的意境氛围;全新塑造了古典诗词中幽居深闺的思妇形象和漂泊异乡的游子形象。</p><p>上面就是错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p><p>【错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错误阅读答案】相关推荐文章:</p><p>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理解答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理解</p><p>诗人阅读答案 诗人阅读理解</p><p>咬文嚼字阅读理解答案 咬文嚼字阅读理解</p><p>雨霖铃阅读理解及答案 雨霖铃阅读题</p><p>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错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错误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