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p>《孙权劝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p>(一)课内阅读理解</p><p>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p><p>1、文学常识填空。</p><p>《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p><p>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p><p>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p><p>(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p><p>(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p><p>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p><p>(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p><p>(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p><p>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p><p>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p><p>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p><p>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p><p>(二)课外阅读理解</p><p>炳烛夜谈</p><p>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p><p>“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p><p>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p><p>“善哉!”。</p><p>【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p><p>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p><p>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p><p>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p><p>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p><p>(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p><p>(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p><p>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p><p>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p><p><strong>答案:</strong></p><p>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p><p>“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p><p>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p><p>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p><p>(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p><p>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p><p>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p><p>7、A。迟,晚 B。怎么 C。再次,重新 D。到……的时候</p><p>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p><p>(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p><p>9、年纪大 事务多</p><p>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p><p>(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