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子鱼论战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赏析
<p>课内文言文中曹刿论战是经常出题的`一个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曹刿论战的相关试题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产生启发!</p><p>【甲】</p><p>曹刿论战</p><p>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p><p>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p><p>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p><p>【乙】</p><p>子鱼论战</p><p>宋公及楚人战于泓<sup>①</sup>。宋人既<sup>②</sup>成列,楚人未既济<sup>③</sup>。司马<sup>④</sup>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sup>⑤</sup>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sup>⑥</sup>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sup>⑦</sup>,不禽<sup>⑧</sup>二毛<sup>⑨</sup>。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sup>⑩</sup>也。寡人虽亡国之余<sup>⑪</sup>,不鼓不成列。”</p><p>【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p><p>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p><p>(1)<strong>牺牲</strong>玉帛 (2)肉食者<strong>鄙</strong> (3)门官<strong>歼</strong>焉 (4)公伤<strong>股</strong></p><p>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2分)</p><p>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p><p>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p><p>(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p><p>(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p><p>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p><p>(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p><p>(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p><p>5.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p><p> </p><p>【答案】</p><p>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猪牛羊等;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歼:被杀死;股:大腿。</p><p>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p><p>3.(1)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2)对方人多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p><p>4.(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p><p>5.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2分)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