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掮枪的生活》阅读附答案
<p>《掮枪的生活》阅读附答案</p><p>我当中学生的时代在清朝末年,那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p><p>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p><p>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待教师喊出“举枪——放!”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p><p>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嘴里还要呐喊:“啊!——啊!”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p><p>(1)“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请你用“——”在短文中画出来。</p><p>(2)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们”( )的场景。</p><p>A.整理装束</p><p>B.练习打枪</p><p>C.练习冲锋</p><p>D.练习队列</p><p>(3)结合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参考答案:</p><p>(1)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p><p>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p><p>(2)C</p><p>(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