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1:04:24

《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阅读附答案

<p>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阅读下列文言材料,回答8-14题。</p><p>(一)</p><p>舒少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马祖常《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 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p><p>( 取材于《汉书·董仲舒传》)</p><p>(二)</p><p>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而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宫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而不懈惰,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居朝廷,严临下而不毁伤,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p><p>(取材于《说苑·反质》)</p><p>(三)</p><p>李彦平曰:宣和庚子,某入辟雍①,同舍赵孝孙仲修,于某有十年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选而某被黜。仲修勉之曰:“公盛年,一跌何伤?姑归读书可也。”某意不怿。赵曰:“公颇读《论语》否?”即应之曰:“三尺之童皆读此,何必某!”仲修笑曰:“公既知读此,且道‘学而时习之’,以何者为学?”某茫然不知所对。仲修徐曰:“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絺章缯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既欲学圣人,自无作辍。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时,学也;疾病死生之时,亦学也。人须是识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方可以学圣人。”某闻其言,顿若有悟。阮元曰:“学兼诵之、行之。”朱子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所重者为“学”,公明宣三年不读书,所重者为“习”,学而时习,知行合一,庶乎君子。</p><p>(取材于《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p><p>【注释】①辟雍:古时天子所设的大学。</p><p>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p><p>A. 或莫见其面或:有时</p><p>B. 某意不怿 怿:高兴</p><p>C. 自无作辍 辍:停止</p><p>D. 造次必于是造次:仓促</p><p>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p><p>A. 而居参之门恭俭而不懈惰</p><p>B. 宣说之 仲修勉之曰</p><p>C. 以何者为学方可以学圣人</p><p>D. 某闻其言其进自不能已矣</p><p>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p><p>A. 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p><p>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p><p>B. 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p><p>宣(我)对这三个方面心悦诚服,却没有学成</p><p>C. 仲修中选而某被黜</p><p>仲修被选中而我被罢免</p><p>D. 非絺章缯句之谓</p><p>不是(学)所谓的辞藻华丽的文章</p><p>11.下面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p><p>A. 《春秋》为儒家经书,相传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p><p>B. 曾子,即曾参,曾皙之子,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也为《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主角。</p><p>C. “宣和”为年号纪年,“庚子”和“辛丑”为干支纪年,“庚子”年与“辛丑”年前后相连。</p><p>D. 父“赵孝孙仲修”, 是“姓”“名”“字”的合并,与《游褒禅山记》中的“萧君珪君玉”同。</p><p>12.请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p><p>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p><p>13.三段材料对“学”的认识各有不同,董仲舒侧重学的方法,即学习要;后三者强调学的内容,其中,公明宣的“学”是,曾参的“学”是,赵仲修的“学”是。(4分)</p><p>14.材料三倡导的学习观是什么?请联系当下现实谈谈这种学习观对今人的指导意义。(5分)</p><p>参考答案:</p><p>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p><p>8、A9、D10、C11、A</p><p>12</p><p>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曾参离开坐席道歉道:“我比不上公明宣,我还是学习吧。”(“避席”“谢”“其”各1分,句子通顺1分)</p><p>13</p><p>专心/精力集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p><p>公明宣:学习(模仿)老师的做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待人处事);</p><p>曾参:读书;</p><p>赵仲修:学习圣人(之言之道)</p><p>14</p><p>从学习的内容上、观念上谈</p><p>示例:我认为“学而时习之”是读书并时时行动的意思(“知行合一”、“认识加行动”、“理论加实践”)。当今社会,这样的“学而时习之”尤其必要,书本学习加之身体力行,将所学与行动结合,避免了学生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子,众多的游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书本学习。(对意思的理解1分,有自己的认识1分,联系现实,表述顺畅2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