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张幼于惠泉诗后阅读附答案
<p>(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p><p>识张幼于惠泉诗后</p><p>袁宏道</p><p>余友麻城丘长孺,东游吴会,载惠山泉三十坛之团风(在湖北黄冈)。长孺先归,命仆辈担回。仆辈恶其重也,随倾于江。至倒灌河,始取山泉水盈之。长孺不知,矜重甚。次日,即邀城中诸好事尝水。诸好事如期皆来,团坐斋中,甚有喜色。出尊取瓷瓯,盛少许,递相议,然后饮之。嗅玩经时,始细嚼咽下,喉中汩汩有声。乃相视而叹曰:“美哉水也!非长孺高兴,吾辈此生,何缘得饮此水?”皆叹羡不置而去。半月后,诸仆相争,互发其私事。长孺大恚,逐其仆。诸好事之饮水者,闻之愧叹而已。</p><p>又余弟小修,向亦东询,载惠山、中冷泉各二尊归,以红笺书泉名记之。经月余抵家,笺字俱磨灭。余诘弟曰:“孰为惠山?孰为中冷?”弟不能辨。尝之,亦复不能辨。相顾大笑。</p><p>然惠山实胜中冷,何况倒灌河水?自余吏吴来,尝水既多,已能辨之矣。偶读幼于此册,因忆往事,不觉绝倒。此事政与东坡河阳美猪肉事相类,书之并博幼于一笑。</p><p>13.请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p><p>。(3分)</p><p>22.“闻之愧叹而已”中的“之”指代的是</p><p>。(2分)</p><p>23.以下对弟与“我”“相顾大笑”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p><p>A因为在经历了一个月后能品尝到真正的惠山与中泠泉而感到高兴。</p><p>B因为虽然知道惠山与中泠泉独特,但品尝也无法分辨,自嘲而笑。</p><p>C因为品尝惠山与中泠泉时,想起了朋友邱长孺的故事,讥讽而笑。</p><p>D因为我能尝出惠山与中冷泉的不同,而弟未能分辨出,嘲笑弟弟。</p><p>24.依据文中“东坡河阳美猪肉”的故事与本文的故事“相类”,对“东坡河阳美猪肉”的故事补写出合适的内容。</p><p>25.予昔在岐下,闻河阳猪肉甚美。使仆往市之。,,</p><p>。客尝之,皆以为非他产所及。继而事败,客皆惭。(用文言语句填空)(3分)</p><p>26.推测作者在张幼于的诗后写这篇文章的意图。(3分)</p><p>。</p><p>参考答案:</p><p>(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 一26 题。(13 分)</p><p>22 .画线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好事者看似高雅内行的模样,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3 分)</p><p>23 .水不是惠山泉水而只是倒灌河水(2 分)</p><p>24 . B ( 2 分)</p><p>25 .使者已醉猪夜遁去买他猪以偿(只要符合情节:没有买河阳的猪肉,而只是买了普通猪肉替代。可以发挥想象)( 3 分)</p><p>26 .作者读到张幼于的惠山泉诗,联想到这一往事,绝倒,写下来博张幼于一笑。(1 分)在故事中委婉地讽刺了矫饰做作,附庸风雅的行为云(2 年</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