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1:03:38

侍中、侍郎郭攸之;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附答案

<p>【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p><p>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p><p>(节选自《出师表》)</p><p>【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p><p>(节选自《资治通鉴》)</p><p>【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p><p>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p><p>①志虑忠纯 志虑: ②上诘之 之:</p><p>13.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为更好理解文意,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二处)。(2分)</p><p>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p><p>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p><p>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p><p>15.同样是关于“人才”的话题,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营</p><p>中”之事,结合《出师表》全文来看,其实是希望后主能“ ”。乙文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2分)</p><p>16.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p><p>参考答案</p><p>12.①志向和心思。 ②代词,指封德彝。</p><p>13.是 以/先 帝 简 拔/以 遗 陛 下</p><p>14.不是我不尽心去做,而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p><p>15.亲贤臣 重视人才,而且用人要各取所长</p><p>16.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p><p>参考译文</p><p>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侍中、侍郎郭攸之;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