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21:03:01

《无题》小学高段阅读题附答案

<p>无题</p><p>说明:本文中小学均有收录,此处为小学高段试题,请注意。</p><p>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p><p>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的坟头前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面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p><p>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来,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p><p>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p><p>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p><p>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p><p>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p><p>⑧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p><p>⑨愕然无语!</p><p>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p><p>(1)赫然____(2)颤颤____</p><p>2.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怎样的心理?</p><p>____________________</p><p>3.文中写“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用意是什么?</p><p>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p><p>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p><p>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p><p>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p><p>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p><p>4.第③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了儿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____。</p><p>5.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____的情感。</p><p>6.第⑦段在“啊”后面连用“!”和“?”,其作用是____。</p><p>7.文章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p><p>____________________。</p><p>8.这篇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p><p>9.读完全文,回头看看用“无题”作标题的用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p><p>A.以“无题”作题,能起到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的作用</p><p>B.文章写的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p><p>C.文章充满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才能含蓄而绝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p><p>D.以“无题”作标题,意味深长,能引起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p><p>【参考答案】:</p><p>1.(1)he(2)chan</p><p>2.表明“他”因带来的钱不够学费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p><p>3.C</p><p>4.“母亲明白了”</p><p>5.伤心而感动</p><p>6.突出了老师揭开红布后的惊异、疑虑等神态。</p><p>7.围绕同情、关心、帮助这一中心仿说。</p><p>8.语言动作神态</p><p>9.B</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题》小学高段阅读题附答案